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3年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的分會場,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坐在麥克風前,語速不快,語氣卻堅決,他說:“中美要避免戰爭,可以學宋朝,學澶淵之盟。”
十幾秒鐘后,翻譯把這段話轉述給在座的中方專家,有人沉默,有人搖頭,有人坐直了身子,反正是沒人吭聲。
艾利森繼續說:“北宋和遼國曾簽訂和平條約,競爭對手之間也能共存。”他話說得平和,但意思很清楚:中方要想避免戰爭,就必須退一步。
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說。
艾利森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幾十年來,他始終認為“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遲早會打一仗”。這次他搬出了中國自己的歷史,想用“澶淵之盟”來證明他的觀點。
可他忘了,中國早已不是宋朝。
澶淵之盟是什么?
五代十國之時,后晉皇帝為了坐上皇位,不惜把燕云十六州送給了契丹,也就是遼國,這個做法讓后來建立起來的宋朝沒有北大門了。
公元1004年,遼國帶著大軍南下,兵臨澶州,可把宋真宗嚇得不輕,都準備逃跑了,還都商量著要把都城搬到哪兒。
是宰相寇準一把拉住了他,說了一句:“皇上,您要是跑了,咱這江山也就完了。”
宋真宗想了想,這歷史罵名他也是承擔不起,便硬著頭皮上了前線,結果,澶州之戰打得還不錯,宋軍用八牛弩射死了遼軍的主將,局面穩住了。
按理說,這是個打了勝仗的局面,理應氣勢很強才對,可反而宋真宗的表現跟打了敗仗一樣。宋朝不僅沒有乘勝追擊,反而主動求和。
遼國也知道眼前損失慘重,不能再用兵,既然給了求和的臺階,遼國便順勢下去了,其實他們是在喘口氣罷了。
1005年,澶淵之盟簽署,每年給遼國銀子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白溝河劃為邊界,宋遼稱兄道弟。
表面上看,戰爭沒打,和平保住了,可這和平的代價,是每年幾十萬的歲幣,還有軍事上的被動。
更糟的是,宋朝的軍備從此開始廢弛,百年后,靖康之恥爆發,北宋滅國。
艾利森想表達什么?
艾利森說,中美可以學宋遼“競爭中合作”的模式。
他的邏輯是這樣的,宋朝和遼國有過摩擦,但最終靠談判解決了問題,還維持了120年的和平,中美完全可以效仿。
聽起來挺合理,但背后其實藏著的意思是:中國要想和平,就得先讓利。
他沒有明說,但意思顯而易見,“歲幣”可以是科技讓步,可以是資源控制權,可以是軍事壓縮。而艾利森的“和平”,是建立在中國“主動收縮”的基礎上。
這種思路,其實和美國近幾年的對華政策一脈相承。
這是在建議嗎?這明顯就是想遏制我國發展的同時,再占我國便宜,只是他們給自己的險惡用心披上了歷史外衣罷了。
2025年,中國GDP超過17萬億美元,制造業全球占比超30%。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性大國,這和當年的北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北宋靠錢買和平,是因為底氣不足,當初是寇準拉住了宋真宗,要不然宋真宗還不知道會把王朝搬到哪里,而現在,中國不打,是因為能打。
目前中國擁有東風導彈、055型驅逐艦、殲-20隱形戰機,以及完整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換句話說,美國航母如果貿然進入中國沿海,能不能安全回來,是個問號。
艾利森當然知道這些,他之所以提出“澶淵之盟”,是想要在“避免戰爭”的借口下,要求中國放棄一部分實力。
還是那個厚臉皮,一點兒都沒有變,中國必須要捍衛自己利益。
中美不是宋遼
宋遼的和平,是以宋朝讓利為前提,中美關系的和平,必須是平等的基礎。
從2024年到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額依然龐大,貨物貿易額達6883億美元,服務貿易額達1558億美元,相比2017年分別增長18%和34.7%。
這說明什么?說明中美已經深度嵌套,美國單方硬脫鉤,必會自傷,可美國依然在打壓中國,對中國石墨加征160%的綜合關稅,對日本加征25%的高端芯片出口稅,要求中國“裁軍一半、停止開發先進武器”。
這些不是合作,是逼迫。
中國可不怕,王毅外長在2025年7月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會晤時說得很清楚:中美應當“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艾利森想用澶淵之盟來“勸”中國讓步,其實忽視了一點:歷史不是模板,更不是劇本。
北宋的“和平”,換來了遼國一次次的加碼,1042年,遼國趁宋朝與西夏交戰,再次逼宮,歲幣翻倍。
一個理智的國家,不能在歷史中看見妥協就以為那是智慧,和平不能靠乞求,更不能靠割讓。
晚清時期,不就吃盡了“割地賠款”的苦嗎?今天的中國,早已告別了那個“花錢買平安”的時代。中美想要和平相處,可以是以實力促和平,以對話促合作。
2025年7月,中國有限開放民用稀土出口,美國部分解除芯片封鎖,這就是現實中的“競爭性合作”。
可美國呢?總是想著要打壓中國,還是那種霸權思維,總想著靠武力震懾他人,但中國早已經不是之前的中國了,美國依舊是死性不改。
中國不是北宋,也不會走北宋的老路,澶淵之盟留下的教訓,今天中國早就記住了,和平,不是靠歲幣,不是靠投降,而是靠實力、靠智慧、靠對話。
這就是中國的選擇,也是中國的立場,我們不會主動挑釁,但也絕不低頭。
信息來源:
關于大國競爭,“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談到了“澶淵之盟” 2023-03-29 19:36·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