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1970年的中國沒有原子彈,沒有導彈,沒有衛星。在美蘇核威懾的陰影下,這個東方大國如何保持獨立自主?在北方邊境,蘇聯百萬大軍壓境;在東南沿海,美國第七艦隊游弋......這個險些成為現實的場景,在1960年代曾多次逼近中國。
如果上世紀六十年代“兩彈一星”工程下馬,中國今日國際地位如何?
至暗時刻:原子彈的“下馬”風波
1961年,羅布泊的狂風卷起漫天黃沙。馬蘭基地的司令員張蘊鈺將軍面對一個令人窒息的提議:原子彈工程可能“下馬”,部隊可以去種地放羊,機關甚至計劃搬往無錫“等待經濟好轉”。這位儒將拍案而起:“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里等。一年不搞我等一年,兩年不搞我等兩年,中國總要有原子彈!”
這不是孤立的聲音。中蘇決裂與三年自然災害的雙重夾擊下,國家財政瀕臨崩潰。主張“下馬”的聲音占據相當市場:蘇聯援助斷絕、工業基礎薄弱、兩彈耗資如無底洞、不如集中資源搞常規武器和民生——畢竟“大家連飯都吃不飽,還搞什么原子彈?倒不如多生產點雞蛋”。
更嚴峻的現實擺在眼前:基地車輛因燃油緊缺大幅減少,官兵口糧需肩扛人背;供水中斷時,人們甚至用洗腳水蒸饅頭。勒緊褲腰帶搞核彈的豪言,遭遇了生理極限的挑戰。
力挽狂瀾:元帥的“軍令狀”
北戴河國防工業會議上,爭論白熱化。聶榮臻元帥面對“下馬派”的激烈論調,擲地有聲:“不搞出‘兩彈’來,我死不瞑目!”他敏銳指出:一退就會落后幾十年,“子孫后代是會埋怨我們的!”
他的底氣源于對科研根基的清醒判斷:數千名大學科研人員已集結導彈研究院,錢學森等頂尖科學家坐鎮;鈾礦資源勘探足以支撐;工業設備雖落后卻初具規模。下馬不是暫停,而是體系性崩潰。在呈送毛澤東的《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報告中,聶榮臻立下軍令狀:四年造出原子彈,五年實現導彈核武器化。
最高決策層一錘定音。周恩來在烏魯木齊公開宣示:“國家在新疆有原子武器靶場,他們在戈壁灘上條件很艱苦......希望新疆給予幫助。”鄧小平親自協調,將北京市新接收的400輛解放牌汽車全數調往羅布泊。國家的脊梁,在風雪中挺直了。
風暴中的蘑菇云:文革時期的生死時速
1966年,“文革”風暴席卷全國。造反派抄走核試驗絕密資料,聶榮臻每兩小時致電北京衛戍區,直至追回全部文件。他在《關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對待自然科學工作者的幾個政策界限》中疾呼保護科學家,并推動將“保護科學家”寫入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最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在“兩彈”結合試驗前夜。1966年10月,聶榮臻親赴甘肅導彈基地。在彈體對接核彈頭的危險現場,眾人勸他進掩體。元帥搬把椅子坐下:“你們什么時候對接通電完成,我就什么時候離開。”當對接成功,他與所有技術人員在導彈旁留下歷史性合影。
試驗當日又生波折:彈著區突現6級高空風。聶榮臻與錢學森緊急研判,確認風險可控后報告周恩來。9時整,核導彈刺破蒼穹,9分14秒后,羅布泊靶場上空騰起蘑菇云——中國從此擁有真正的核利劍。
失落的核盾牌:另一種歷史可能
假設聶榮臻未能頂住壓力,中國核工程在1960年代夭折,歷史軌跡將劇烈轉向:
戰略威懾空洞化:1970年代面對蘇聯百萬裝甲集群壓境時,中國將失去最根本的嚇阻手段。勃列日涅夫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威脅可能不再停留于恫嚇,珍寶島沖突或演變為全面戰爭。
國際地位邊緣化:沒有“兩彈一星”,中國無法在1971年聯合國席位恢復中贏得關鍵票數,更難以在冷戰中保持“不結盟”的獨立姿態。經濟開放進程可能因安全焦慮而大幅推遲。
技術鎖死危機:全國協作網絡一旦解散,剛起步的計算機(南京大學千萬元項目)、航天工業將停滯。正如清華教授痛惜:“1970年代能拉單晶硅,后來反而不會了”。
核能力缺失的國家,永遠在強權政治的棋盤上充當棋子。2025年加里寧格勒危機印證了這點:俄羅斯敢于對北約亮核底牌,正因其在飛地部署的48件戰術核武器形成“紅線威懾”——北約將領多納休揚言“抹去加里寧格勒”后,美國官方迅速撇清關系。沒有核盾牌的中國,或將陷入永恒的“加里寧格勒困境”。
從羅布泊到世界舞臺
1967年6月17日,新疆天空再次被氫彈火球照亮。聶榮臻凝視著比原子彈兇猛百倍的能量釋放,心中翻涌著一組數字: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7年4個月,蘇聯4年,中國僅2年8個月——且搶在法國之前實現。這不僅是速度的勝利,更是對“下馬論”最有力的歷史答辯。
當元帥病中向各大軍區“募捐”豬肉黃豆保障科研伙食時;當上海老工人24小時攻克導彈彈簧難題時6;當戈壁灘上的洗腳水蒸出維系生命的饅頭時——中華民族在最艱險的懸崖上,筑起了捍衛文明的核長城。
加里寧格勒的核警報仍在鳴響,羅布泊的沙礫間卻已綻放馬蘭花。歷史沒有假如,但聶榮臻們用生命守護的核盾牌,永遠改變了這個星球的戰略地圖。
【參考資料】:《羅布泊豐碑》(彭繼超著)《聶榮臻傳》(當代中國出版社)《黨史博覽》舒云相關研究《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