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電視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播放步伐仍在進行中,西關大屋里的康家,在廣東觀眾心中早已刻下一道斑駁印記。可惜的是,康伯與康祈宗的離去如剝落的老漆,胡幸子、戴安娜身影的告別,康祈祖、康天庥的淡去,孫子輩演員的悄然更迭,皆化作時光里無聲的嘆息。
然而,與劇中蘇家那猝不及防的傾頹相比,康家的枝葉雖顯零落,根基猶在,尚存幾分人丁興旺的盼頭。蘇家父子蘇貴元與蘇伯相繼離世,偌大的門庭驟然空寂,唯余蘇母、吳多美、蘇喜兒三位女性身影伶仃,在偌大而冷清的客廳里默默相對,曾經喧鬧的日?;癁樾牡纂y以言說的蒼涼。
恰在蘇家風雨飄搖之際,一道身影攜帶著某種宿命般的意味踏入西關大屋。廣東觀眾熟悉的熒屏面孔、主持人盧俊宇,化身蘇貴元的堂哥蘇錦添,如一縷微光,照進蘇家黯淡的天空。盧俊宇的到來,不僅填補了蘇家驟然缺失的“陽剛之氣”,更因現實中的血脈因緣,為這角色平添了難以言喻的厚重感。
值得一提的是,盧俊宇正是已故蘇伯扮演者、著名粵語影視藝術家盧海潮的親生骨肉。這份父子情緣在熒屏內外的奇妙交織,使得“蘇錦添”這個角色一登場,便承載著觀眾對蘇伯的深切追念,也肩負著人們對蘇家未來的一絲期許。
盧俊宇生于1971年的廣州,年過五旬的他,并非專業演員出身,卻在廣東主持界穩穩地占據著一席之地。然而論及名望,他坦言自己遠不及父親盧海潮。盧海潮作為一名在粵語藝術天地耕耘了整整六十載的老藝術家,其光芒穿透了時光——在珠江頻道正式成立的前一年,一部《蝦球傳》早已讓他飾演的“鱷魚頭”名震南粵,甚至在全國觀眾心中也烙下深刻印記。
盧海潮的藝術生命,幾乎與廣東本土電視的興衰軌跡重疊。從80年代初家喻戶曉的《蝦球傳》,到90年代令人捧腹又回味無窮的《孫秀才傳奇》與《笑話百出》,再到后來伴隨無數家庭晚餐時光的《外劇》,他以其獨特的氣質與精湛的演繹,成為幾代廣東人共同記憶里不可或缺的鮮活注腳。直至2023年1月7日,77歲的盧海潮因病離世,留下熒幕上不朽的音容,也留下兒子盧俊宇獨自面對這沉甸甸的家族傳承。
盧俊宇的出身,遠不止擁有盧海潮這位明星父親那般簡單。他的母親陳小莎(1943年-2009年),既是舞臺上的優秀演員,更是粵劇界享有盛譽的資深導演。其娘家陳氏,素有“第一粵劇世家”之赫赫聲名。陳小莎的外公陳天縱是粵劇泰斗;她的長兄陳笑風,更是紅透半邊天的“天王小生”,一曲《山伯臨終》余韻繞梁數十年。
在陳家輝煌璀璨的藝術星河映照下,盧家雖稍顯內斂,卻也當之無愧地承接著“演藝世家”的榮光。鮮為人知的是,香港演藝界老戲骨盧海鵬正是盧俊宇的親伯父。作為TVB第三期藝訓班的班長,盧海鵬在香港娛樂圈地位尊崇,連周潤發、吳孟達等巨星同窗亦對其敬重有加,尤以惟妙惟肖模仿明星而獲封“無線扮嘢天王”,在《歡樂今宵》的黃金歲月里,他的搞笑才華堪稱光芒四射。
面對傳統媒體式微的大潮,盧俊宇亦隨眾多本土藝人步伐,活躍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然而在分享生活點滴時,他對個人情感世界始終著墨不多。僅有的線索來自一次綜藝游戲,他提及與妻子的初識是在某個劇組,暗示妻子或曾經有過演藝背景。
盧俊宇有一對子女,不過他的子女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他曾于珠江頻道節目中流露無奈:因工作繁忙,家庭重擔多由妻子肩負,加之妻子非粵籍人士,長期缺乏語言環境,竟導致其子對粵語幾近陌生。此情此景,令不少粵地觀眾深感遺憾乃至憂慮,當承載著廣府千年文脈與獨特生活智慧的粵語,在最應該成為天然傳承者的家庭內部出現斷裂,其未來該托付何人?
盧海潮、陳小莎那一代人所代表的廣東本土演藝黃金歲月已成往事,盧俊宇作為承前啟后的中堅,其個人跨界發展的軌跡,映照出本土文化在新時代尋求存續與轉型的艱難探索??上У氖牵R俊宇兒子對粵語的疏離,更是無情地提示我們:再輝煌的家族藝術基因,如果沒有粵言這一文化靈魂的載體作為依托,其傳承亦如沙上筑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