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你拿起一件東西,上面印著幾個字,你心里大概有個數兒。那是組裝,是加工,是把別人做好的零件,擰在一起……
今天,這個概念好像變了,變得有點不一樣了。芯片、5G、無人機、新能源,這些詞匯,開始出現在同一個故事里!一個過去被看作“組裝工廠”的地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著全球科技的版圖。
德國人辦的《焦點》周刊,寫過一篇叫《領先的高科技供應商之間的轉變》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中國在高科技出口這塊兒,已經拿下了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什么概念?
過去,提到中國制造,人們想到的,是廉價的勞動力,是流水線上的重復動作。現在呢。。。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還有滿街跑的汽車,這些東西,技術含量高了,也走進了尋常人的家里。
這種變化,不止是生產了多少東西,而是生產了什么東西。工業產品有好幾百種,中國有四成以上的產品產量,都排在世界第一!
這背后是什么?是一個國家選擇的路!靠制造業立國,靠實業去闖。
德國人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完整工業鏈條的國家。這不是空話,是實打實的產業結構!從一捧土里的礦物原料,到基礎的制造,再到核心的零件,最后到你手里的設備和后續的服務。整個鏈條,頭尾相連,中間不缺環。
你看光伏、鋰電池、電動車這些領域,我們不光能造出來,還能往上游走,去開采和冶煉礦產資源!這就好玩了,別人想用“卡脖子”的老辦法,發現脖子找不到了……
有人不安心了,特別是美國。他們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動搖。于是,各種各樣的聲音就出來了。
今年,特朗普政府剛上臺,就弄了個“美國第一”的投資備忘錄,說要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里的外國對手投資”,立場要強硬。
然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也就是FCC,開始琢磨一個新措施。什么措施呢?禁止任何帶著中國技術或設備的海底通信電纜,連到美國。理由?“中國間諜活動”。。。這個說法,聽著是不是有點熟?
海底電纜是什么東西?它是互聯網的骨架!我們每天在網上沖浪,發的圖片,看的視頻,99%的跨國數據,都是靠它在海底跑。誰抓住了海纜,誰就拿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收費權和管理權!
以前,這事兒是美國、日本、法國三家公司說了算。他們壟斷了全球市場。
但中國一家叫華海通信的公司,2008年也進場了。到了2024年,這四家公司,包辦了全球98%的海纜建設和維護!中國,就這么不聲不響地,成了里面的骨干選手。這讓美國怎么能放心?
他們要投票表決,一旦通過,中國企業就拿不到FCC的許可了。自己建電纜連到美國,不行!租別人鋪好的電纜用,也不行!這一下,直接就打在了華海通信的身上。
可是,事情沒那么簡單。《公共與國際事務》就直接說:美國其實離不開中國企業修海底電纜。
全球每年都有好多電纜,因為捕魚啊,地震啊,各種原因損壞了。誰修得快,誰就能保證網絡穩定。把中國企業踢出去,他們自己修得過來嗎?這看起來是“堵漏洞”,實際上呢?是在“自廢武功”!
這種封鎖,不是第一次了。光刻機,不讓出口。芯片,各種限制。
但結果呢?面對封鎖,中國也沒有干等著。材料自己搞,工藝自己優化,設備自己研發!這就是西方怕的局面:它能封鎖一家企業,卻封不住一個國家自我循環的工業體系!
在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設備、高鐵、無人機這些領域,中國企業已經打進了全球供應鏈的核心。2025年上半年,中國的AI大模型數量超過160個!產業融資突破800億人民幣!英偉達想回來賣芯片,也只能賣“閹割版”的。有需求,交不了貨,中國的廠商就自己頂上去了!
這些,可不是一兩家明星企業能辦到的,這需要整個產業鏈一起動起來!
中國的科技擴散力,不是一個點上的突破。它是一個面,一條鏈,一個結構!不是中國造出了一架好無人機,而是整條無人機的產業鏈:傳感器、電池、電控、算法、機械臂,全是中國自己造,自己組裝!
中國大疆的農業無人機,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在農業無人機這塊的份額,幾乎被擠到看不見了。
西方用了幾百年建立的科技霸權,中國只用了三十年,就在一些關鍵技術上追上甚至超過了他們。他們想封鎖中國,沒想到越封鎖,中國越強。從5G到新能源,從芯片到無人機,中國不是在等風口,而是在自己造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