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常州7月25日電(記者 周逸斐)7月25日,中鹽集團與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規模鹽穴儲氫”主體工程在江蘇常州正式開工建設。
項目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此次開工的“大規模鹽穴儲氫”主體工程由中鹽集團承擔,規劃新建2組鹽穴,形成2口注采氫井和2口注排鹵井,作為大規模地質儲氫試驗驗證的工程載體,開展循環儲釋氫性能試驗。
記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底,我國氫氣年產能超5000萬噸,年產量達3650萬噸,均穩居世界第一,但在大規模、長周期儲氫技術領域仍相對滯后。
隨著我國綠氫產業的迅猛發展,大規模地質儲氫的需求迫在眉睫。記者了解到,地質儲氫具有規模大、周期長、可跨季節儲能等突出優勢,是大規模儲氫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其中,鹽穴由于圍巖鹽巖具有物性穩定、滲透率低、損傷自修復、易溶于水和分布廣等特征,是大規模能源儲備的理想地質體。
據悉,這一項目也是世界首例大規模恒壓儲氣工程。
氫氣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在鹽穴儲氫過程中,恒壓狀態與非恒壓狀態對安全產生的影響存在什么區別?
清華大學教授、青海大學原副校長梅生偉是上述鹽穴儲氫項目負責人。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了個比方:“非恒壓狀態會導致壓力持續波動,這一現象類似于給氣筒充氣時的情形。充氣時,氣筒內部壓力不斷上升,充氣操作會愈發費力;而當放氣時,氣筒內的壓力則會逐步下降。因此,非恒壓會直接影響氫氣的安全以及儲氫庫的動式安全。”
梅生偉進一步介紹,他們提出基于“注氫排鹵”和“注鹵排氫”的恒壓對偶鹽穴儲氫試驗平臺方案,避免了交變壓力和溫度的大幅變化,保證了大規模儲氫的安全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