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四分之一決賽,中國女排2:3負于東道主波蘭。
一,連續讓二追三逆轉德美,也掩蓋不了中國女排的種種問題。
阿靈頓站的四戰全勝,使中國女排順利晉級總決賽,對陣德國美國連續的讓二追三,讓本已絕望的中國球迷,突然在年輕的中國女排身上,再次看到希望。
但是宏大的女排精神,依舊掩蓋不了這支球隊的種種問題。
第一,慢熱。
除了王夢潔、王媛媛和龔翔宇等等的幾位老將,新女排的大量00后,使我們暫時可以把慢熱理解為怯場。
第二,一傳。
隨著女排男子化導致的發球攻擊性越來越強,使中國女排本來就存在的一傳問題越來越大,三站女排聯賽下來,女排唯一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傳,看看替補自由人接發球的慘不忍睹,就知道趙勇指導的有心卻無力。
第三,二傳。
張籽萱的出現,確實是天不亡中國女排,正是張籽萱的越打越好,才讓我們依稀看到巔峰馮坤的部分影子,就以現在女排的人員搭配,張籽萱已經可以算是未來十年的二傳答案,至于過度消耗主攻吳夢潔讓中國女排成為一支歐洲球隊,張籽萱基本沒有責任。
第四,副攻和攔網。
三站女排聯賽,中國女排基本上就沒有打出連續的干脆快攻,至于短平快和前后飛更是鮮見,一方面這是因為一傳到位率太低,另一方面更多的還是因為副攻的水準不足,而且相比快攻,女排形同虛設的網口,更說明現在這些年輕人的難堪大用,相比標桿前任袁心玥,后浪們在攻守兩端都是云泥之別。
二,打出極限后的被逆轉,說明女排的技不如人和缺乏當家球星。
連續面對波蘭、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國美國這些高大歐美球隊的尷尬,說明現在中國女排的核心問題,就是面對對手的重炮轟門,缺乏安身立命的小快靈進行回應。
從北京到香港再到阿靈頓,女排新人的成長肉眼可見,今天的波蘭,成為衡量的第一把尺子。
比賽一開場,中國隊完成速勝,還好,今天終于沒有慢熱。
但是接下來的第二局,再次成為女排一傳問題的再次展示。
第三局的再次速勝,清楚說明女排從攻到守的全面進步,尤其是進攻,打得波蘭完全沒有脾氣。
關鍵第四局的輸球,說明女排缺乏一個真正的當家球星,這才是后朱婷時代,中國女排 最大問題。
決勝局的再次被逆轉,將中國女排的網上劣勢完全放大,波蘭隊的實力確實更強。
今天的比賽,一方面說明趙勇指導沒有在阿靈頓戰選擇戰略輸球,從而在總決賽第一輪避開波蘭,就是真正的心中有溝壑,而另一方面,女排肉眼可見的進步,說明她們的未來相當光明,過去三年中國女排的最大問題,就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成績穩定,犧牲了新人帶來的競爭和多樣性,雞飛蛋打的結局,帶來的又是多么痛的領悟。
哪怕遺憾輸球,中國女排的年輕化依舊需要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