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科—實夜蛾亞科(下):煙青蟲
(2)煙青蟲
煙青蟲(學名:Helicoverpa assulta)是鱗翅目夜蛾科鈴夜蛾屬昆蟲,又稱煙夜蛾、青蟲、青布袋蟲。
①形態特征
頭、胸及前翅黃褐色;前翅基線、內線及外線均為雙線黑褐色,環、腎紋褐邊,亞端線褐色,外線和亞端線間色暗;后翅淺褐黃色,端帶黑色,內側有一黑細線;腹部淺褐黃色。雄蛾抱器瓣較窄,陽莖有成列棘形角狀器。成蟲外形及斑紋與棉鈴蟲近似,但斑紋較清晰,尤其后翅端帶及內側的黑線明顯,雄蛾外生殖器亦不同。
成蟲:煙青蟲成蟲體長約15mm,翅展27--35mm,黃褐色,前翅上有幾條黑褐色的細橫線、腎狀紋和環狀紋較棉鈴蟲清晰;后翅黃褐色,外緣的黑色寬帶稍窄。
卵:卵較扁,淡黃色,卵殼上有網狀花紋。縱棱一長一短為主,為雙序式。中部縱棱約21--26條,多數為22--24條。卵孔明顯。
幼蟲:老熟幼蟲一般體長30--42mm,體色變化很大,有綠色、淡綠色、黃白色、以至淡紅色、黑紫色。兩根前胸側毛(L1、L2)的連線不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遠離前胸氣門下端。氣門上下兩端較圓,故氣門片的寬度也較均勻。氣門片的顏色一般為褐色。體上的小刺較棉鈴蟲的短。體壁柔薄且較光滑。
蛹:赤褐色,紡錘形,長17--21mm,體長體色與棉鈴蟲相似,腹部末端的1對鉤刺靠近。
②生活習性
煙青蟲成蟲羽化后半小時左右開始飛翔,1--3天內交配產卵,交配時間多在夜晚8--11時。成蟲白天多隱蔽在作物葉背或雜草叢中,夜晚或陰天活動。成蟲產卵期4--6天,多在晚9點至次晨10時前,以晚11時最盛。前期產卵在寄主作物上部葉片正反面的葉脈處,后期多產在果、萼片或花瓣上,一般每處產1粒卵,偶有3--4粒在一起。每頭雌蟲可產卵千粒以上。楊柳枝把、黑光燈對成蟲誘性不強,對糖趨性強。
初孵幼蟲先取食卵殼,然后取食嫩葉表皮組織,形成孔洞或缺刻;也可蛀食蕾、嫩果等。初齡幼蟲晝夜取食,3齡后食量增大,能轉株、轉果為害,白天多潛伏于寄主葉下或土縫間,夜間活動危害。幼蟲有自殘性和假死性。
幼蟲期一般12--50天。老熟幼蟲不食不動,經過1--2天后入土作土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為3--5厘米,越冬蛹稍深。越冬場所多為留種煙地、辣椒等蔬菜地及晚秋寄主植物地。
③危害特點
以幼蟲蛀食花、果危害,為蛀果類害蟲。危害辣(甜)椒時,整個幼蟲鉆入果內,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內綴絲,排留大量糞便,使果實不能食用。
成蟲晝伏夜出,對黑光燈的趨光性較弱,對糖、蜜的趨性較強。白天多潛伏在葉背和雜草叢中。 [5] 主要為害煙草、辣椒等。幼蟲取食葉片和花、果實,偶爾蛀食煙莖。每年發生的代數因地而異。成蟲羽化后1-3天內交配、產卵,產卵歷期4-10天,單雌產卵量1000粒左右。
煙青蟲是煙草重要害蟲之一,發生嚴重時煙葉僅剩葉脈;如危害生長點,則使煙苗成為無頭煙。 [6] 可利用殺蟲燈或性誘劑對其進行大面積統一誘殺;卵孵化盛期施用蘇云金桿菌;于幼蟲3齡以前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進行防治,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④分布
煙青蟲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澳洲。在中國見于黃淮、華中、西南和貴州等地。
2.實夜蛾屬
實夜蛾屬(學名:Heliothis)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點實夜蛾(學名:Heliothis peltigera)別名大棉鈴蟲,為鱗翅目、夜蛾科、實夜蛾屬節肢動物。分布于新疆,西藏。野生未開發利用。
(1)特征
體長18mm左右,翅展38mm左右。頭部及胸部赭黃色;腹部淡赭黃色,內線只現一些褐紋,環紋為一黑褐色點,腎紋黑褐色,前方有一褐斑,外線褐色鋸齒形,齒尖為黑色及白色點,外線外側有一模糊褐色寬帶,其外緣即端線,端區色較暗,臀角處有一明顯黑點;后翅淡赭黃色,翅脈及橫脈紋褐色,端區黑褐色,成一模糊寬帶,其外半近中部可見二曲淡赭黃紋。體型小巧。
(2)分布
新疆,西藏。
3.寬脛夜蛾屬
寬脛夜蛾屬(學名:Protoschini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寬脛夜蛾(學名:Protoschinia scutosa)是鱗翅目夜蛾科的一種昆蟲,廣泛分布于歐洲、北美、亞洲和非洲。幼蟲取食植物的幼苗、嫩葉和莖,寄主植物有大豆、苜蓿、藜麥、向日葵、藜草等20多種。是一種農業害蟲。
(1)特征
該生物頭部及胸部灰棕色,下胸白色;腹部灰褐色;前翅灰白色,大部分有褐色點,基線黑色,只達亞中褶,內線黑色波浪形,后半外斜,后端內斜,劍紋大,褐色黑邊,中央一淡褐縱線,環紋褐色黑邊,腎紋褐色,中央一淡褐曲紋,黑邊,外線黑褐色,外斜至4脈前折角內斜,亞端線黑色,不規則鋸齒形,外線與亞端線間褐色,成一曲折寬帶,中脈及2脈黑褐色,端線為一列黑點;后翅黃白色,翅脈及橫脈紋黑褐色,外線黑褐色,端區有一黑褐色寬帶,2-4脈端部有二黃白斑,緣毛端部白色。幼蟲頭部及身體青色,背線及氣門線黃色黑邊,亞背線有黑斑點。
(2)生活習性
北京5-8月成蟲期,以蛹越冬。成蟲趨光性強。生雌產卵數百粒。
(3)危害特點
幼蟲食葉。
4.焰夜蛾屬
焰夜蛾屬(學名:Pyrrhi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焰夜蛾(學名:Pyrrhia umbra),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中國的東北、湖北、新疆、河北、山東、西藏;日本、朝鮮、俄羅斯、印度、歐洲、北美等地。主要危害作物:油菜、大豆、煙草、蕎麥等。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2毫米,翅展32毫米。頭、胸部黃褐色,翅基片有一黑紋,腹部褐色有黃毛。前翅黃色,布赤褐色細點,翅面各線明顯,外線至外緣帶呈紫灰色;基線赤褐色.只達亞中褶;內線赤褐色,大鋸齒形;劍紋黃色,端部有赤褐邊;環紋黃色,赤褐色邊;腎紋黃色,中央一淡黑斑,邊緣赤褐色,外斜至腎紋后端,折角內斜;外線黑棕色,后半與中線平行;亞端線黑色,鋸齒形,稍間斷;端線黑褐色。翅脈赤褐色,前緣脈較灰黑,外線至亞端線一段有三個白點。后翅淡黃色,翅脈及橫脈紋稍黑,端區具一黑色大斑,端線褐色。
幼蟲:體長約38毫米,頭部灰褐色,胴部青色或紅褐色,具小白點和黃紋,背線明顯暗褐色,胸足3對,腹足4對,尾足1對;蛹長約12毫米,長橢圓形,紅褐色。
(2)生物特性
吉林幼蟲于6月上、中旬大量出現,為害豆葉,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蟲進入末齡,開始化蛹,8月上旬至下旬可見新一代成蟲出現。幼蟲不活潑,喜在中上部葉片上為害。
5.柔夜蛾屬
柔夜蛾屬(學名:Masali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矛柔夜蛾(學名:Masalia galathae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柔夜蛾屬的動物。
6.京夜蛾屬
京夜蛾屬(學名:Jingia)是夜蛾科下的一個屬。
京夜蛾(學名:Jingia vestigiali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京夜蛾屬的動物。
7.短脛夜蛾屬
短脛夜蛾屬(學名:Timora)是夜蛾科下的一個屬。
雙紋短脛夜蛾(學名:Timora bivittat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短脛夜蛾屬的動物。
8.曙夜蛾屬
曙夜蛾屬(學名:Adisur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曙夜蛾(學名:Adisura atkinsoni)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曙夜蛾屬的動物。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