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戰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對錯之爭,尤其在中東這片布滿彈孔與信仰的土地上,更是一場場權力與命運交織的殘酷博弈。
2023年10月,以色列和哈馬斯再次引爆加沙的戰火,造成無數黎民百姓流離失所。
然而,戰爭并未隨著時間而結束,反而不斷拉長、擴展、變質。
正如以色列前外長沙洛姆·本·阿米所說,這是一場本可以早早停下的戰爭,是內塔尼亞胡故意延長才打這么久的。
這番指控不僅將焦點從哈馬斯的攻擊轉向了以色列政府的動機,也揭開了內塔尼亞胡一系列政治算計的面紗。
內塔尼亞胡
“鐵劍行動”的背后:一場為了自保的延遲戰
戰爭打響之初,許多西方傳統媒體并不質疑它的正當性。
2023年10月7日清晨,哈馬斯組織突襲以色列南部城鎮,造成慘重的平民傷亡。
以色列隨即啟動代號為“鐵劍”的反擊計劃,國內也普遍支持以色列的還擊行為,認為這是一場自衛戰。
然而,這場戰爭很快從“自衛”演變成“消耗”。
以色列軍隊
短短數月內,超過5.5萬名加沙人死亡,其中近萬人是兒童,而以色列自身也損失慘重。
問題在于,為什么這場本應是有限目標的軍事行動,會被持續拉長到接近兩年?
答案就藏在一次次被叫停、又被推遲的停火協議背后。
內塔尼亞胡
2024年4月,以色列內閣內部曾極其接近達成一項與哈馬斯交換人質的六周停火協議。
當時已有30名人質可以安全回國,只待總理拍板。
但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卻稱“如果我們選擇停火,那這個政府也就完了”。
內塔尼亞胡估摸著也是這個想法,兩個人的心思不約而同地想到一起,于是就放棄了簽訂停火協議。
從那個時刻起,戰爭便不再只是戰術選擇,而成了一種生存策略。
以色列財政部長 斯特莫里奇
對于內塔尼亞胡而言,每一場空襲、每一次軍事升級,都在為他贏得更多政治籌碼。
他知道,只要戰爭還在打,就能避開國內反對黨咄咄逼人的審判壓力,也能繼續在“國家危機”的名義下拖延庭審。
但是,有關他的腐敗案件早在2020年就已經浮出水面。
檢方指控他收受富商饋贈,包括奢侈雪茄、香檳和珠寶,市值數十萬美元。
甚至利用政治資源試圖操控媒體言論,以換取積極宣傳。
內塔尼亞胡腐敗案件
如果這些指控成立,他最高可能面臨13年監禁,此后也不太可能再出現在政壇上。
因此,戰爭,恰好成了他的“盾”。
這種以戰止審的策略一度在以色列國內奏效,內塔尼亞胡也順心如意地多當了好幾年頭的總理。
這個策略的關鍵點在于,幾乎每逢關鍵證人將要出庭,或是法官準備推進程序的時候,以色列國內就會“突然爆發重大安全危機”。
內塔尼亞胡
2025年3月,內塔尼亞胡親自批準一輪針對加沙的空襲,而法庭正是原計劃那一周審理案件。
到了6月,以色列又發動空襲,打擊伊朗核設施,造成包括28名敘利亞平民在內的重大傷亡。
而隔天,內塔尼亞胡立刻上報法庭,稱“以色列正處戰爭狀態,無法出席聽證”。
這樣反復“巧合”出現的國家級軍事行動,很難不讓人懷疑其背后的動機是否真的只關于“國家安全”。
內塔尼亞胡
政治聯盟與信仰綁架:和平成為權力交易的犧牲品
以色列的政壇從來不乏變數,而內塔尼亞胡更是變數中的“老手”。
他的執政聯盟本就脆弱,如同一座搭在鋼絲上的塔樓,任何妥協都可能導致坍塌。
支撐他執政的兩大關鍵角色,本·格維爾與斯莫特里奇,都是以極端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著稱的右翼政治人物。
這些盟友并不在乎人道主義或者外交上的代價,他們關注的只有“吞并加沙”、“重建猶太定居點”。
而任何與哈馬斯的談判都被他們視為“投降”。
以色列國防部長本·格維爾
因此,每當國際社會推動停火,每當沙特釋放出愿意建立外交關系的信號,內塔尼亞胡就被迫權衡。
是為了國家未來接受停火,還是為了保住眼前的位置,繼續選擇沖突?
為了權力,內塔尼亞胡別無選擇。
內塔尼亞胡
比如在2024年5月的時候,他曾有機會推動與沙特的歷史性和平協議。
但內塔尼亞胡知道,如果他簽下這紙協議,斯莫特里奇就會立刻帶著自己的政黨退出聯盟。
這也將意味著政府倒臺,他也將失去豁免審判的政治庇護。
于是,這個可能終結中東一世紀沖突的契機,就這樣被他輕輕推走。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交易,用加沙的廢墟,換取議會的一張席位。
用持續不斷的傷亡,換取司法豁免的可能,而這樣的交易并非一次,而是一再地上演。
2025年3月18日,以色列再次對加沙展開大規模空襲,理由是“打擊哈馬斯殘余勢力”。
以色列國防部長本·格維爾還放出話來,稱若政府無法維持強硬姿態,他將退出聯合政府。
于是,飛機起飛,炸彈落下,國際斡旋停擺,200萬加沙平民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
加沙地帶的平民
美以“特殊關系”的另一面:馴服,不是庇護
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關系總被冠以“堅不可摧”的標簽。
軍事援助、外交支持、武器銷售,美國始終站在以色列背后。
可到了內塔尼亞胡手上,這層“盟友關系”逐漸顯露出另一種面孔。
不是庇護,而是操控。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
2025年7月16日,內塔尼亞胡終于出現在特拉維夫地方法院。
這次,他沒有再能用“國家緊急狀態”逃避審判。
而就在庭審當天,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赫然出現在法庭旁聽席,并與內塔尼亞胡一同拍照。
這一幕震驚國際輿論,一個大使,在盟國前領導人貪腐審判現場公開站隊,這種外交行為極為罕見。
赫卡比
特朗普則更為直白,他在社交平臺上呼吁,要立即撤銷對內塔尼亞胡的指控,或直接赦免他。
此外,他還聲稱“美國救了以色列,現在也要救內塔尼亞胡”。
這種毫不掩飾的政治立場讓以色列反對派憤怒不已。
但美國真的在乎以色列的法律嗎?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們比起所謂的公平公正,還是更在乎“內塔尼亞胡是否還聽話”。
只是內塔尼亞胡也并非時時刻刻都聽命于特朗普,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狗鏈”,早就已經脫手了。
美國和以色列
2025年6月,內塔尼亞胡未經美方知會,私自對伊朗發起攻擊,導致美國在中東部署的戰略穩定計劃被迫打亂。
與此同時,以色列軍隊使用美國出售的精確制導彈藥攻擊加沙平民區,又制造了加沙地帶的緊張局勢。
以色列這波軍事行動,直接觸犯了《美國武器出口管制法》,國會里兩派議員要求徹查武器用途。
在這多重危機下,美國對白宮、國會、軍工企業間達成默契。
他們決定不再保護內塔尼亞胡,而是要“馴服”他。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
于是以色列國內政壇出現了近代以來最吊詭的局面。
一邊是大使站臺施壓,試圖“溫和干預”,另一邊是法院頂住壓力,拒絕延期,穩步推進審判。
打是輕的,糖是甜的,而美國要的,是一個“戴罪立功”的以色列領袖。
其總統赫爾佐格雖表示“赦免不在當前考量范圍內”,但誰都知道,這種說法只是為了留有談判的空間。
內塔尼亞胡如今算是真正面臨著垮臺風險,失去了美國人的幫助,到底他還能有什么招數,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內塔尼亞胡出席特拉維夫地方法庭
結語
“天道有輪回,善惡終有報。”歷史不會被炸彈掩埋,也不會被媒體操控所篡改。
它會在法庭上,在人民的憤怒中,在那些再也回不來的孩子們的笑臉背后,一點點逼近這個戰爭販子的終點。
而內塔尼亞胡,終將被他自己制造的戰火吞噬。
信息來源:How Netanyahu Prolonged theWar in Gaza to Stay in Power(內塔尼亞胡如何延長加沙戰爭以維持權力)
紐約時報 2025-07-11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地球局|執政聯盟要垮臺?內塔尼亞胡這回麻煩大了
大眾日報 2025-07-23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