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俄羅斯謝列梅捷沃機場人群擁塞在地板過夜的視頻畫面,成為2025年7月俄烏沖突最新注腳。
當烏克蘭無人機持續襲擾莫斯科,北約將領突然揚言奪取加里寧格勒,克里姆林宮直接亮出核威懾底牌。
國際舞臺目光卻轉向9月的北京——普京與特朗普是否會舉行關鍵會晤?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最新表態給這個懸念添加了耐人尋味的伏筆。
特朗普(資料圖)
7月21日凌晨,俄羅斯四大空港同時遭遇電子干擾沖擊。謝列梅捷沃機場值機區擠滿滯留旅客的視頻在社交媒體急速擴散,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和茹科夫斯基機場同樣中斷航班調度。
這種非對稱打擊迫使俄羅斯緊急升級反制手段,對烏克蘭進行了反擊。
緊張局勢因北約激進口號驟然升級。美國駐歐非陸軍司令多納休在德國威斯巴登宣稱,北約已具備“碾壓加里寧格勒防御體系的能力”,相當于22個滿編師的打擊力量整裝待命。
這個嵌入波蘭與立陶宛之間的俄羅斯飛地部署有伊斯坎德爾導彈集群和最新型雷達網,構成俄方A2/AD反介入體系核心支點。
俄羅斯的回應字字千鈞:“任何對加里寧格勒的進攻即視為對俄本土侵略”。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的警告更為直白——北約冒險行為或將點燃核沖突引信,俄羅斯報復措施已覆蓋核武庫所有選項。
特朗普(資料圖)
加里寧格勒州地處波羅的海沿岸,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與本土不相連。俄新社報道顯示,俄羅斯正在該地區強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能力,部署了包括先進導彈系統、雷達站在內的軍事設施。這一戰略部署旨在阻止北約部隊進入相關區域或開展軍事行動,從而確保俄羅斯對波羅的海地區的控制權。
報道指出,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是一種軍事戰略手段,通過在特定區域建立防御體系,限制或阻止外部勢力介入該地區可能發生的沖突或突發事件。
沖突消耗天平出現決定性傾斜。俄軍工復合體以戰前難以想象的速度運轉,月產無人機突破一萬架規模,導彈產能實現年度增長三倍的飛躍。
反觀北約陣營顯露疲態,美國承諾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采用繁瑣的“二手轉交”模式:先由東歐國家采購,再經數月周轉移交基輔。
這種經濟層面的碾壓,實際比任何戰場捷報更能預示沖突結局。
外交領域的博弈同樣暗流涌動。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對俄態度出現大幅擺蕩:2月承諾“24小時停戰”并計劃沙特會晤普京;4月斥責俄總統;到7月突然轉向承諾向烏克蘭輸送由歐盟買單的愛國者導彈。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方立場波動,俄方更關注實質性突破——第三輪俄烏談判確定在伊斯坦布爾重啟。
9月在北京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意外成為戰略變量。普京出席儀式獲克里姆林宮確認后,《泰晤士報》爆料特朗普可能同期訪華制造“普特會”。佩斯科夫7月20日回應給足想象空間:“會晤必然發生,但需等待重大事務準備就緒”。這種外交辭令隱含深意:
- 美俄存在達成戰略妥協的潛在空間
- 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需排除基輔直接參與
盡管目前尚無任何官方證據證實相關安排,但特朗普方面已因此面臨美國輿論的壓力。美國《國會山報》發表評論文章,建議特朗普不要接受與普京在中國的會晤邀請。
該文以奉承的口吻稱,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總統和全球領導人之一",特朗普"為了維護美國的尊嚴","應當堅定而有禮地拒絕這一邀請"。
當莫斯科航站樓應急燈在無人機襲擾中明滅閃爍,克宮核按鈕控制臺持續輸出威懾信號。俄軍在頓巴斯收緊絞索與加速導彈產能的舉措,實際在為外交攤牌積累籌碼。
現代沖突史的深刻規律或將再次驗證:戰場決定談判桌的邊界,而大國領袖的握手能改變血流成河的軌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