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場哨聲響起,2比3的比分定格在記分牌上,中國女排今晨無緣世界女排聯賽四強?;赝@趟世聯賽征程,這支平均年齡不足22歲的年輕隊伍,像一株迎著風雨生長的新苗,有過向陽而生的蓬勃,也經受過驟雨打葉的考驗。
以賽代練,不斷磨合,第一次踏上淘汰賽場的中國女排,還是在不少環節暴露出了些許稚嫩,失利固然遺憾,但這份成績單足以激勵她們。
波蘭格但斯克體育館,漫天揮舞的旗幟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構成了中國女排年輕隊員從未經歷過的“魔鬼主場”。大戰五局不敵東道主,藏著成長路上繞不開的課題。
硬實力的差距在攻防兩端清晰顯現:中國女排在身高、攔網、進攻等環節略遜一籌。當波蘭隊高點快攻如潮水般襲來時,中國女排的攔網手往往慢了半拍,全場11次攔網得分比對手少4次。體能分配的差距同樣明顯,當波蘭隊主教練早早換上替補陣容輪換蓄力時,中國女排的主攻手仍在場上咬牙堅持,連續作戰的消耗讓第四局一傳到位率驟降,進攻效率隨之下滑。比賽后半段,場邊的噓聲像無形的網,裹得人喘不過氣,緊張之中,年輕隊員自亂陣腳。越被攔網壓制,越想證明自己,連續在同一位置用同一線路突擊,結果要么被攔死,要么出現失誤,讓比分差距越拉越大。
縱觀整屆賽事,副攻線的進攻火力未能充分釋放,成了突出短板。二傳手在快攻節奏把控上略顯生澀,如何更精準地將球傳給副攻、打出靈動的快攻配合,是教練組未來需要重點破解的難題。反觀波蘭隊,即便領先時仍不忘用快攻調動對手攔網,為強攻創造空間,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控制,正是中國女排需要學習的。
看臺上響起零星的“李盈瑩”喊聲,讓人忽然意識到,這支隊伍確實太年輕了。若是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在陣中穩住軍心,或許在被連續攔網時,能站出來喊一聲,或許在第四局的慌亂中,能遞上一個鼓勵的眼神……但成長無捷徑,年輕就要接受這樣的缺憾。
“我們需要再看一遍這場比賽,找出問題所在,并努力改進,”賽后吳夢潔說,“我們充分利用了在世聯賽中與世界頂級球隊交手的每一次機會,這對我們這支年輕的球隊來說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要準備在世錦賽上展現最好的水平?!?/p>
三站分站賽9勝3負的成績,總決賽負于波蘭隊,記錄著年輕人的成長。這支隊伍有16歲的希望之星,有6次決勝局經歷,有過逆轉和被逆轉的快樂與遺憾。其實,無論輸贏都應當能接受,鍛煉隊伍的過程中,暴露問題比贏得勝利更有價值。這些今天的“絆腳石”,終將成為明天的“墊腳石”。
原標題:《中國女排世聯賽止步八強,沒有李盈瑩的年輕隊伍收獲了什么?》
欄目編輯:孫佳音 題圖來源:國際排聯 圖片來源:國際排聯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陶邢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