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開著他們那艘老舊的"戴高樂"號航母,不遠萬里跑到南海來刷存在感,結果被中國海軍40多艘軍艦團團圍住,居然還能厚著臉皮說"是我們強大的實力震懾住了中國人"——這臉皮厚度,怕是連他們航母的甲板都比不上。
2024年12月,法國人興沖沖地啟動了代號"克萊蒙梭-25"的遠航行動。按法國海軍自己的說法,這是幾十年來法國航母首次部署到西太平洋,要"重申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
馬克龍政府顯然是想借此機會告訴世界:法國還是那個能在全球指手畫腳的大國。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艘4.2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剛出門就碰了一鼻子灰:在地中海被俄羅斯戰機騎臉,在紅海被胡塞武裝的導彈嚇得夠嗆,到了南海更是被中國海軍來了個"熱烈歡迎"——整整40艘軍艦的"接待規格",這待遇連美國航母都沒享受過。
馬克龍(資料圖)
法國人引以為傲的"戴高樂"號,滿載排水量才4.25萬噸,更搞笑的是,這艘核動力航母的最大航速只有25節,比山東艦慢了整整6節。就這水平,法國軍官還好意思說"是我們的強大實力避免了沖突"。
法國人這套說辭,仔細分析起來漏洞百出。他們說中國海軍沒動手是因為"被震懾住了",卻絕口不敢提自己全程貼著菲律賓海岸線走,連臺灣海峽都不敢進的事實。
更諷刺的是,法國艦隊在南海活動期間,山東艦正在附近海域進行高強度訓練,根本就沒把這幫不速之客當回事。法國人還自作多情地認為"中國對法國比對美國客氣",殊不知中國海軍的原則從來都是:守規矩的可以路過,敢挑釁的必遭重拳。
馬克龍政府搞這么一出,說白了就是想轉移國內矛盾。法國國內養老金改革鬧得雞飛狗跳,跑到海外秀肌肉確實是個不錯的障眼法。但問題是,開著這么艘老破航母,帶著3艘護衛艦就敢來南海嘚瑟,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馬克龍(資料圖)
更可笑的是,法國還妄想通過這次行動證明"歐洲能獨立介入印太事務",結果德國壓根不跟,其他歐盟國家也裝聾作啞——歐洲自主?醒醒吧,連自家后院烏克蘭的事都搞不定,還做什么春秋大夢呢!
世界早就變了,可法國人還活在殖民時代的舊夢里。他們那套炮艦外交的把戲,在21世紀的南海根本玩不轉。中國海軍用40艘軍艦給法國人上了生動一課:在這個新時代,實力才是硬道理,光靠嘴炮和自嗨,連當配角的資格都沒有。
與其花大價錢搞這種丟人現眼的遠航,不如先把自家那艘動不動就趴窩的航母修好。
其實法國人這次行動最大的諷刺在于,他們本想向世界展示法國的軍事實力,結果反倒暴露了自己的虛弱。想想看,一艘核動力航母,帶著幾艘護衛艦,在南海被中國海軍當成了訓練用的"移動靶標",這畫面簡直不要太美。更可笑的是,法國軍官事后還煞有介事地分析說"中國對我們比對美國客氣",這自我安慰的水平,不去寫小說真是屈才了。
馬克龍(資料圖)
說到底,法國這次行動充分暴露了歐洲國家在軍事上的尷尬處境。一方面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搞什么"戰略自主";另一方面又沒那個實力,只能靠這種作秀式的遠航來刷存在感。可惜21世紀的大國博弈講究的是真刀真槍的實力,不是靠幾艘老舊的軍艦就能唬住人的。中國海軍用40艘軍艦的"豪華陣容"給法國人好好上了一課: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舞臺上,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
法國人可能還沒意識到,他們的這次遠航行動,在軍事上毫無意義,在政治上淪為笑柄,在外交上更是自取其辱。馬克龍政府本想借此轉移國內矛盾,結果反倒讓全世界都看清了法國的外強中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