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那艘4.2萬噸的航母剛摸到南海邊,就被山東艦帶著40艘中國戰艦堵住了。這事說起來挺有意思,法國人后來還嘴硬,說沒打起來是因為他們艦隊太厲害,這話聽著就像給自己臉上貼金,實在有點可笑。
最近法國存在感不算強,突然就跳出來吹噓自家“戴高樂”號航母多能打。據法國那邊的“海軍新聞”說,他們航母帶隊進南海,剛到呂宋海峽,就撞上了咱們的艦隊。法方自己說,咱們這艦隊里不光有山東艦,還有三四十艘戰艦。然后他們話鋒一轉,開始往自己臉上貼金,說沒沖突全是因為法國艦隊“實力強大”。這說法,怎么看都跟印度那種“贏學”一個路數,自欺欺人罷了。
其實這事兒應該是去年年末,法國搞的那個“克萊蒙梭-25”演習期間發生的。當時法國艦隊除了那艘4.2萬噸的航母,也就三艘護衛艦加一艘補給艦,這點家底兒還好意思說自己有威懾力?
真要說道說道,法國航母剛進呂宋海峽就被咱們團團圍住,這本身就說明問題了——這片海域是咱們的主場,他們從踏入的那一刻起,一舉一動都在咱們眼皮子底下。這哪是他們威懾了咱們,明明是咱們把他們看得死死的。法國人想吹自己,也得看看自家航母到底幾斤幾兩。那“戴高樂”號的噸位和技術水平,在當今頂尖海軍面前,真不夠看的。
再說了,“戴高樂”號那動力系統就是個先天不足的毛病,跑不快不說,升級空間也沒多少。嚇唬嚇唬沒航母的國家還行,跑到南海來挑釁,純屬高估自己。這些年中國海軍新艦下餃子似的,航母建設也一步一個腳印。去年法國艦隊還在往亞太趕的時候,咱們076兩棲攻擊艦下水、六代機亮相、福建艦海試的消息就沒斷過。實力差距擺在這兒,法國人還幻想用一艘中型航母來“震懾”一個有強大區域拒止能力的大國,這自我感覺也太良好了。
更關鍵的是,按法國人說的,咱們幾十艘艦艇都圍上去了,真要動手有的是辦法,但咱們沒那么做。咱們就是按規矩伴航、觀察,專業又克制,這恰恰是自信的表現。法國人把這當成咱們“怕了”,要么是戰略誤判到可笑,要么就是故意騙自己人,給國內和盟友一個交代,實在沒啥意思。
法國人可能沒琢磨過,他們能看到的只是中國艦隊,沒看到咱們后方的轟炸機和火箭軍。真要論實力,他們那點家當根本不夠看。他們這次能全身而退,壓根不是因為自己多厲害,就一個原因——咱們選擇了克制。
咱們清楚法國海軍的實力,也明白維護地區穩定比啥都重要,沒必要跟一個遠道而來刷存在感的“過客”較真。南海的和平穩定是咱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周邊國家的想法,現在咱們和東盟國家合作得挺好,有事都靠對話解決。法國一個域外國家,跑這么遠派艘航母來,說白了就是在美國鼓動下,給菲律賓撐場面,想攪渾水。對這種挑釁,咱們揭露它、盯著它,讓它知道咱們能掌控局面,這就夠了。真要是主動升級沖突,那不就中了美國的圈套?把地區局勢搞亂,損害的是咱們和周邊國家的關系,犯不上。
所以說,咱們的克制是基于大局的理性選擇,是有戰略定力的表現,跟法國航母那點“實力”半毛錢關系沒有。諷刺的是,法國人可能還活在“全球大國”的舊夢里,但在印太這片海域,他們那航母打擊群頂多就是個馬前卒,是美國“印太戰略”棋盤上的一顆棋子。既沒本事改變地區力量平衡,也扛不住復雜沖突,他們能全身而退,說白了就是還不夠格當引發大沖突的“主角”。咱們要回應,也得找幕后操盤的和真正挑戰咱們核心利益的,不會因為法國這點動作就亂了陣腳,這才是戰略智慧。
法國人還學著美國搞所謂“噸位外交”,把“戴高樂”號這次行動叫“4.2萬噸外交”,這骨子里還是19世紀“炮艦外交”的老一套,早就過時了。21世紀的國際關系,哪還能靠軍艦噸位說了算?影響力得靠經濟融合、靠發展倡議有吸引力、靠給地區辦實事。開著艘老舊航母晃一圈就想“震懾”別人、提升影響力?這在殖民時代或許還行,現在看來只剩滑稽了。
更何況搞“噸位外交”也得有真能壓服人的實力,法國海軍拿得出手的遠洋艦隊,也就一艘問題不少的航母和幾艘兩棲艦。反觀咱們,中國海軍力量穩步增長,這才是維護自身利益和地區和平的硬底氣。這么一比,法國的“噸位外交”更像一場自費買票、沒多少人看、效果尷尬的獨角戲,實在不值一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