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德國喊著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一再強調愿意秉持積極務實的態度來推動兩國關系的持續發展,但在對臺問題上,德國近年來持續擴大與臺灣地區的交往,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往來。
近年來,德國在對臺軍售方面動作頻頻,一系列軍售項目從意向逐漸走向落實。重型卡車底盤的出售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島內長期以來致力于發展靈活機動的車載導彈系統,以增強 “不對稱” 作戰能力。但在過去,無論是天弓系列防空導彈,還是雄風系列岸基反艦導彈的發射車,都因無法獲得標準軍用牽引車輛,只能以普通貨運車輛替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導彈系統性能的發揮。
而在近期舉行的 “漢光 41” 演習中,情況發生了變化。島內車載劍二防空導彈的發射車、雷達車與指揮車都換上了德國 MAN 集團 320 馬力的 TGM18 重卡底盤,并且整個整合過程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負責設計。
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相關武器裝備的機動性,也使得島內軍事力量在裝備層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
在潛艇裝備方面,德國的身影同樣出現。已經開始水面航行試驗的島內首艘自制潛艇海鯤號,原本采用的是美國哈里斯公司提供的光電桅桿,不過該產品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的減配版,且去年因美國延遲發貨,導致海鯤號工期延誤,島內對此極為不滿。
當得知德國放寬相關出售限制后,島內項目主要負責人黃曙光迅速派人前往德國深入溝通。在得到德國方面的確認與保證后,決定從海鯤級后續量產型,也就是第二艘開始,改用德國的光電桅桿。
同時,主機也計劃從北歐國家相關型號更換為 MTU 公司的產品。這一系列變更意味著海鯤級潛艇的圖紙需要重新修改,對于潛艇總體性能設計產生了較大影響,也反映出島內潛艇建造對外部供應的嚴重依賴以及德國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島內在建的兩艘輕型護衛艦也受到德國軍售的影響。目前這兩艘輕型護衛艦計劃安裝的是英國 BAE 系統公司的 “工匠” 997 型雷達,這也是正在改裝的康定級護衛艦承德艦所安裝的型號。
在看到從德國獲取同類裝備的可能性后,島內海軍決心在后續對裝備進行變更與整合。事實上,關于該雷達的洽談歷程,深刻反映了近兩年德國對臺態度的轉變。
早在 2022 年初,臺灣地區就試圖采購德國的 TRS4D 雷達,但當時德國限制嚴格,根本沒有希望獲得,島內甚至提出購買降一檔規格的 TRS3D 雷達,依然遭到拒絕。由于輕型護衛艦工期緊迫,島內無奈只能先選定與康定級護衛艦升級方案相同的英國雷達系統來裝備。
如今德國態度轉變,允許出售 TRS4D 雷達,島內海軍雖想快速購入,但受限于輕型護衛艦原型艦計劃明年交付的工期以及德方無法短期內供貨的現實,只能將 TRS4D 雷達規劃為后續量產型的標準配備。這種頻繁的裝備變更,不僅增加了科研難度,還會延長工期、大幅提高費用和培訓時間,使得兩型輕護的建造進度完全受制于外商。
德國對臺軍售升級并非偶然,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交織。從政治層面來看,德國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近年來,德國政治體系經歷了諸多動蕩,執政聯盟在民眾心中的威信大幅下降,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也遭遇重挫。為了試圖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部分政治勢力企圖通過激進的外交手段來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打 “臺灣牌” 成為了他們的選擇之一。
他們錯誤地認為,通過在臺灣問題上制造事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卻忽視了這種行為對國際關系造成的嚴重破壞以及將付出的政治代價。
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也對德國的對臺政策產生了影響。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調整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干涉中國內政,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制造麻煩,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德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國際氛圍的影響,其部分政客為了迎合某些西方國家的戰略意圖,選擇在對臺軍售問題上采取更為激進的態度,試圖通過此舉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身所謂的 “影響力”,緊跟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涉華問題上的步伐,以尋求在國際政治博弈中的某種 “存在感”。
在經濟方面,島內媒體曾提及臺積電在德設廠可能對德國對臺軍售起到了 “助攻” 效果。
臺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重要企業,其在德國設廠對于德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經濟合作背后,或許存在著一些勢力試圖通過推動對臺軍售來換取其他方面的經濟利益或者政治籌碼。
德國的一些軍工企業也看到了臺灣地區這個潛在的軍火市場,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積極推動對臺軍售項目。對這些企業而言,拓展海外軍售市場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增加企業營收,促進企業發展,因此它們會通過各種渠道游說政府放松對臺軍售限制,為自身商業利益服務。
德國對臺軍售升級對地區和平穩定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臺灣海峽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于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發展和安全格局都至關重要。
德國持續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裝備,無疑給 “臺獨” 分裂勢力發出了錯誤信號,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使得 “臺獨” 分子更加有恃無恐地進行分裂活動。
這極有可能引發兩岸關系的緊張升級,增加誤判和沖突的風險,對地區和平穩定構成直接威脅。一旦兩岸關系因外部勢力的干涉而失控,將對地區經濟秩序造成巨大沖擊,影響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投資合作,甚至可能引發更為廣泛的國際危機。
在中德關系方面,德國的對臺軍售行為嚴重損害了雙邊關系。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高度重視中德關系的發展,雙方在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德國在對臺問題上的錯誤行徑,嚴重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中德關系政治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此舉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破壞了中德之間的政治互信,使得中德關系一度陷入困境。
德國的對臺軍售升級行為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公然踐踏。
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基石。德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理應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其對臺軍售行為嚴重違反了國際法中關于主權平等、不干涉他國內政等基本原則,破壞了國際秩序的穩定。
這種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將會引發其他國家的效仿,導致國際秩序陷入混亂,對全球和平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德國海外軍售或再創新高——中國青年網
史上最長“漢光”被批作秀——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