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在德國大運會上連丟四金這事,估計誰聽了都得愣一愣,畢竟中國乒乓球隊在球迷心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結果男團、女團、男雙、混雙全線失守,這畫面有點像世界杯小組賽直接出局,哪怕平時再佛系的球迷,看到比分那一刻估計心里都咯噔一下,這到底是對手進步太快,還是我們自己掉鏈子了,反正網上現在已經吵開了鍋。
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把矛頭指向了國乒的年輕陣容,說到底,誰能想到中國隊會在大學生運動會上被日本隊掀翻,尤其是張本美和這些新面孔,打得氣勢洶洶,完全不像“陪太子讀書,反倒像是要把太子請下桌,這幾年日本乒乓梯隊的深度和厚度,確實追得很緊,咱們國內球迷其實早就注意到了,孫穎莎和日本隊主力的分差越來越小,場上的膠著感明顯上來了,這次大運會爆冷,說實話,不完全是偶然事件。
其實仔細扒一扒,問題不只在場上,國乒高層王勵勤這兩年壓力就沒小過,第一個難題就是梯隊建設,大家都知道,國乒青年培養一直是老大難,口號喊了好幾年,真正冒出來的新星寥寥無幾,想再搞出一批孫穎莎、樊振東,光靠老隊員帶新人肯定不夠,甚至有點像“擺爛式輪換,能不能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別總讓他們當炮灰,這點上管理層確實得下點真功夫。
再一個,現在頂流球員身上那點“飯圈味兒,別說教練組頭大,連場邊觀眾都看得頭皮發麻,球迷對噴、點贊回懟這些場外戲碼,已經不是第一次影響到球隊團結,說白了,比賽場上一個球員的情緒崩了,能往下傳染一整隊,尤其是年輕球員,心理沒站穩,外部風吹草動直接心態爆炸,這不是段子,是實打實的現狀。
當然,場上戰術層面的問題也不能完全忽略,這次輸球,很多人說是臨場應變不夠,節奏被對手帶跑,其實從技術層面看,日本新一代選手打法更激進,反手快撕、正手擰拉都敢上,咱們年輕球員對節奏變化的適應明顯慢半拍,打順了還行,一旦僵持就容易慌神,畢竟經驗和抗壓能力都還差點火候,別看訓練時誰都能打出高光,實戰一上來,心理關沒過去,技戰術體系再好也白搭。
說到這里,很多人會問,王皓之前就提過,這批年輕球員起伏大是正常的,誰不是從菜鳥熬過來的,問題是國乒能不能給他們更多容錯空間,現在全網盯著,輸一場就上熱搜,球員壓力比以前大了十倍,關鍵時刻還得靠老將帶帶隊,教練組能不能頂住外界質疑,真的很考驗管理層的定力。
再拉回到本屆大運會,日本隊這次的爆發,絕不只是運氣成分,他們的青訓、梯隊儲備、賽事經驗,已經不是“陪跑配置,甚至可以說,他們盯著中國隊研究了好多年,這次終于找到機會“以牙還牙,中國隊如果還抱著“天下無敵的老思路不松口,遲早還會有更大的翻車現場。
其實網上爭議最大的,還是國乒到底要不要改革,球迷分成了兩派,一派覺得“青年軍就是要多試錯,輸了也能接受,另一派直接喊管理層背鍋,覺得輸球就是失職,這種對噴看似熱鬧,實際上最怕的是大家都不冷靜,真要解決問題,還得靠體系升級和人才儲備,別總想著靠一兩個天才球員扛大旗,現在全球乒壇的格局已經變了,沒有絕對安全區。
最后說說展望吧,國乒這波失利,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時代變天,但肯定是一次警鐘,年輕球員的成長需要時間,體系的更新也需要耐心,球迷要有耐心,管理層更要有魄力,別只盯著眼前一塊金牌,長遠看,只有不斷自我更新,才能守住中國乒乓的底色,這點,誰都不能擺爛。
大運會四金旁落,是壓力,也是機會,關鍵看國乒下一步怎么走,球迷可以上火,可以吐槽,但別忘了,支持和監督同樣重要,畢竟,大家都希望中國乒乓越來越好,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