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陷入混亂,烏克蘭連續發動近百架無人機襲擊。
俄羅斯航空管理部門緊急暫停了莫斯科周邊四大機場的航班起降,社交媒體畫面顯示滯留旅客在航站樓內席地而眠。
這場突如其來的無人機風暴,將俄烏戰場硝煙直接引向了俄羅斯的政治心臟。面對本土遭遇襲擊,俄軍立即發動猛烈報復。
俄軍對烏克蘭軍工企業及軍用機場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空襲,并首次確認使用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特朗普(資料圖)
據俄羅斯國防部通報,此次行動動用了空基、海基和陸基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系統,包括"匕首"導彈和攻擊型無人機,所有預定目標均被精確命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證實,基輔及周邊地區、哈爾科夫州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遭到猛烈襲擊。
烏方通報稱,防空部隊在蘇梅、赫梅利尼茨基、基洛沃格勒、尼古拉耶夫、波爾塔瓦和赫爾松等地區成功攔截多架無人機。
此次空襲從20日夜間持續至21日凌晨,是近一周來俄軍對烏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空襲行動。
烏克蘭面臨的消耗壓力則持續加劇。西方援助的"愛國者"導彈系統每次攔截俄軍廉價無人機的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而烏方每天需應對超過百架次攻擊。
戰場天平持續傾斜的現實,迫使澤連斯基在關鍵時刻突然呼吁談判重啟。但雙方在領土邊界、安全保障等核心議題上仍存在根本分歧。
特朗普(資料圖)
烏方提議的時間節點引人注目——恰逢北約即將討論新一輪對烏軍事援助方案前夕。
在戰略層面,一場圍繞加里寧格勒的威懾博弈將對抗烈度推至新高。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多納休宣稱北約具備短期內控制該飛地的能力,隨即招致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的強硬回應:"任何對加里寧格勒的軍事冒險都將觸發核反擊程序,俄戰略力量處于高度戒備狀態。"
盡管西方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此類行動風險過大,俄方已在當地部署最新型反艦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形成對波羅的海的全時段監控。
特朗普此時釋放的停火通牒顯得意味深長。他要求俄烏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貿易限制。
特朗普同時強調,美國將為北約盟國提供最尖端的軍事裝備,承諾將最優資源調配至北約體系,以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他表示:"北約將立即調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并快速部署至烏克蘭戰場。"據其透露,一套"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將在這陣子運抵烏克蘭。
烏克蘭戰場呈現出耐人尋味的雙重困境。俄軍雖掌握主動但難以徹底壓制對手,北約裝備雖精良卻無法抵消資源消耗。
特朗普(資料圖)
當俄軍每月向前線投送上萬架廉價無人機,西方軍工系統卻受限于復雜的審批流程和產能瓶頸。如此懸殊的消耗比例下,澤連斯基不得不嘗試用談判爭取喘息空間。
戰場暫時形成奇異平衡。俄軍控制著18%的烏克蘭領土但未能瓦解抵抗,烏軍獲得西方武器支持卻無力反推戰線。這種消耗戰的持續,已經讓歐洲多國顯露出援助疲勞的跡象。莫斯科的防空警報聲中,各方開始為可能的變局做準備。
當前對抗本質上是兩種戰略邏輯的交鋒。在俄方看來,戰場僵持可換取西方聯盟瓦解的時間窗口。烏方則期待美國戰略重心回歸歐洲。
今年6月,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提出要將歐洲防空和導彈防御能力提升400%。這一目標看似合理,但在彈道導彈防御領域可能仍顯不足。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披露,俄羅斯每年可生產約1000枚9M723彈道導彈或"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有專家指出,作為攔截彈道導彈最有效的防御系統,"愛國者"導彈當前年產量不足900枚,即便未來幾年產能提升至1100枚,歐洲盟國最多也只能分得其中半數。這一產能缺口凸顯了歐洲在導彈防御體系建設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