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與日本達成"有史以來最大的交易",這一消息立即在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日本不僅同意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還將開放農產品市場,而美國則將對日本商品征收15%的對等關稅。這一被特朗普稱為"非常令人激動的時刻"的協議,卻在日本國內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不少日本民眾將之與1985年的"廣場協議"相提并論,直呼"日本又一次向美國投降"。
特朗普在宣布這一協議時特別強調,這是"在他的指示下"完成的交易。根據其表述,日本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而美國將從中獲得90%的利潤,同時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還同意對美國汽車、卡車、大米等農產品全面開放市場,這直接觸及了日本長期以來的農業保護政策紅線。
日本政府隨后證實了協議的基本內容,但表述明顯更為克制。日方官員稱這是"堅定談判的成果",是"值得歡迎"的協議。然而這種官方表態與民間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消息傳回日本后,社交媒體上立即爆發了大規模抗議聲浪,"#日本投降#"、"#石破茂賣國#"等標簽迅速登上熱搜。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GDP總量一度達到美國的60%,制造業競爭力令美國感到威脅。1985年,美國聯合多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在隨后的幾年里,日元對美元匯率從240:1飆升至120:1,直接導致日本出口競爭力驟降,經濟泡沫破裂,陷入了長達三十年的經濟停滯。
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田中宏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5500億美元相當于日本GDP的10%,90%的利潤上繳意味著日本實際上是在貼錢幫美國創造就業。而農產品市場開放將徹底摧毀日本農業,這是經濟主權的大幅讓渡。"
為什么日本民眾對協議抗議呢,談談幾點看法。
第一,在日本民眾看來,這是不對等的投資回報。美國獲得90%利潤的安排近乎掠奪性,遠超正常國際投資項目的收益分配比例。按此計算,日本5500億美元投資中,將有4950億美元的收益流向美國。
第二、這直接觸及日本農業保護政策的底線。大米等農產品一直是日本重點保護的領域,關稅普遍高達700%-800%。開放這些市場將直接沖擊約200萬日本農戶的生計。
第三、美國關稅政策雖然表面"對等",但考慮到美日貿易結構的差異,實際影響將嚴重偏向有利于美國的一方。
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然而,特朗普政府依然選擇對親密盟友實施如此高壓的經濟政策,這反映出其"美國優先"原則的徹底性。
面對國內洶涌的反對聲浪,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處境極為艱難。支持者認為他在美國壓力下爭取到了"最不壞"的結果;批評者則指責他"喪權辱國"。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驟降15個百分點至42%,是上任以來的最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協議可能只是美日新一輪經濟博弈的開始。特朗普在宣布協議時特別提到"這只是第一階段",暗示未來可能提出更多要求。而日本如何在維護經濟利益與維系同盟關系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考驗日本外交智慧的長期課題。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戰術再次證明其有效性,但這種以盟友利益為代價的"勝利"是否可持續,仍需時間檢驗。對日本而言,這一協議可能成為戰后日美關系的轉折點,迫使日本重新思考其在同盟體系中的定位與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