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說百分之百,90%以上助農都是假的。”
曾經的反詐警官老陳,如今又捅了馬蜂窩。這一次,他把矛頭對準了火熱的“助農直播”,直言不諱地撕開了這個看似光鮮的行業的遮羞布。
“農民沒拿到實惠,錢全被主播和供應鏈賺走了”
老陳的話,扎心卻現實。他提到甘肅民勤的瓜,19.9元10斤,農民最終只賺2.5元。剩下的錢去哪兒了?物流、包裝、主播傭金、平臺抽成……層層扒皮后,所謂的“助農”成了主播和供應鏈的狂歡,農民依舊是最底端的“工具人”。
更諷刺的是,農民甚至無法直接對接主播。老陳直言:“你有那份心,也沒辦法真的幫到他們。”助農直播的鏈條里,農民是被動的,話語權在流量和資本手中。
“我還有啥不敢說的?”
老陳的“狂”,從來不是嘩眾取寵。從反詐警官到如今的“打假測評人”,他始終帶著一股“較真”的勁兒。盡管他坦言“打假難度太大”,甚至“還沒找著門路”,但他依然選擇用行動去驗證——去民勤賣瓜,就是他的一次“實地測評”。
這種“莽撞”背后,是對行業亂象的不滿,更是對農民真實處境的關切。
助農直播,到底助了誰?
老陳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近年來,助農直播屢屢翻車:高價農產品被曝成本極低,主播夸大宣傳,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農民的產品。流量至上的邏輯下,助農成了“助演”,農民成了背景板。
2023年9月,四川省涼山州通報“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等網紅團隊虛假助農帶貨案。經查,2022年7月起,成都某MCN機構物色當地素人,設計劇本,以破舊房屋為背景,打造“大涼山原生態”人設,發布“偶遇”“助農”等虛假短視頻博取流量。
該團隊通過網店和直播,以“助農”“原生態”為名,從外地低價購入蜂蜜、核桃等產品,假冒“大涼山特產”高價銷售,涉案金額超千萬元,波及20余省市。
同期,網紅“涼山孟陽”“涼山阿澤”也被查出虛假宣傳,低價購入雪燕、羊肚菌等冒充“涼山特產”銷售,涉案金額同樣超千萬元。
該案揭露部分“助農直播”實為騙局,利用公眾善意牟利,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及涼山農產品聲譽。
真正的助農,不該是“一場秀”,而應該是讓農民真正受益。如果連最基本的利潤分配都做不到公平,所謂的“公益”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收割。
老陳的“孤勇”,能喚醒什么?
老陳的直言不諱,注定會得罪人。但行業需要這樣的“攪局者”,去打破虛偽的泡沫。助農不該是流量生意,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幫扶。
希望老陳的這次“測評”,能撕開更多真相。更希望有一天,農民不再是被動的“配角”,而是真正的主角。
清揚君點評:
反詐警官老陳雖不完美,卻敢揭開行業黑幕,這份勇氣值得肯定。助農直播本是好事,但若缺乏規范,很容易淪為“黑心買賣”。不過老陳的看法仍有盲區:把農產品賣出去只是第一步,讓農民持續增收才是核心。農產品非標、易腐、物流貴、毛利低,而主播或供應商并不愿意因為助農而放棄太多“利潤”,這些痛點不除,助農便難長久。因此,比“一時熱度”更關鍵的,是建立一套可復制、可迭代的長期機制。
圖源;視頻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