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覺得脫口秀演員王小利的原生家庭,是一個示范了什么是“無條件的愛”的樣本,在東亞社會中尤為珍貴。
王小利在采訪中透露了一些細節:
1、小時候寫不完作業,爸爸會幫他寫,同學說考不好回家要挨打她都感到無法理解,因為在自己家里,成績不好不會受到懲罰。
2、媽媽經??粗f,“我好為你感到驕傲”,盡管在社會標準評價的維度下,王小利不結婚,沒工作,“一事無成”,但媽媽對她的愛仍會經常流淌出來,她看女兒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而不是擔心于焦慮。
3、王小利決定不結婚的時候,媽媽表示支持,還對她說,“不用擔心養老,這個社會以后會發展得非常健康和成熟,無論做什么選擇,你都會過得很好”,王小利認為——“她是以我為中心在關心我的感受,而不是以她的感受為中心在關心我?!?/strong>
但是,對孩子沒有要求,就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嗎?并不是。
在某社交媒體上看過一個帖子:
發帖人說父母從小對自己特別好,溫柔耐心,從不雞娃,甚至有點放任,家里條件也不錯,即使不工作回家啃老父母也支持。但在這樣的原生家庭成長,她仍然因為職場競爭激烈,導致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出現了抑郁的癥狀。
有一個評論特別扎心,大概意思是:父母看似給你自由,其實是放棄了責任,讓你自己承擔,你從小就要承擔這些,承擔不了才會生病。
我覺的這位發帖人的原生家庭,應該是屬于“寵物式育兒”,這與“無條件的愛”是不同的。
什么是“寵物式育兒”呢?
就是父母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快樂,不在學業上對孩子有過多的要求,看似很美好,但孩子并不是小貓小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煩惱和困惑,但“寵物式育兒”的父母,往往沒有辦法疏解孩子的這些煩惱。比如孩子自己很上進想努力學習,父母說“你不用太累,怎樣我們都能養你”,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很窩火。
更恐怖的是,孩子如果透露了一點煩惱,父母可能就垮了,異常焦慮、擔心,不斷追問孩子,你到底好了沒有啊,快樂了沒有啊,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不給孩子療傷的時間。
“寵物式育兒”的父母并不是對孩子沒有要求,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是“簡單、健康、快樂”,有時候還會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過于干涉,因為父母自己還沒有長大,他們對孩子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永遠也長不大,永遠承歡膝下。恰恰是這樣的家庭,讓孩子更加喘不過氣,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報喜不報憂,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寵物式育兒”的家庭和王小利的家庭,表面上看差不多,但其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王小利的父母所給她的,并不是一個“精致的牢籠”,而是一個“堅實的后盾”。
王小利的媽媽,表面上只是一個不到50歲就提前內退的家庭婦女,但她其實是一個有著宏大內在世界的女性。她選擇提前內退,是因為有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打打小游戲,聽聽言情小說,也會快樂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愛孩子,但是不會整天盯著孩子,孩子自己的領域她無法插手,那就放飛。
王小利讀大學的四年,她們母女基本上不會打電話,但她們的關系還是很親密,因為清楚彼此之間不需要這種關注和捆綁。
后來王小利工作不順利生病了,不上班回到家里,父母就順其自然地讓她療傷,讓她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不會在她面前流露出擔憂和焦慮,不會催促她,不會天天圍著她唉聲嘆氣。
正是這種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讓“不焦慮”成為了王小利的人生底色,她并不是達成了什么條件才不焦慮,而是本來就不焦慮,在這樣的底色上開出什么樣的花,都是獨屬于她自己的花朵。
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人生底色,擁有一個無比確定的內在系統,這才是誰都拿不走的鐵飯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