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瑞典《每日新聞》報道,流媒體巨頭Spotify近期陷入倫理爭議。平臺上突然出現多位已故聲線生成的偽造 獨立媒體404 Media的最新調查顯示,Spotify平臺上出現至少6首疑似AI生成的已故藝術家作品,包括1989年遇害的美國鄉村音樂人Blaze Foley和2016年去世的民謠歌手Guy Clark。這些歌曲未經唱片公司授權,卻以原藝術家名義發布。 事件導火索是7月中旬上線的Blaze Foley"新單"Together《在一起》。這首由鋼琴與電吉他伴奏的鄉村歌曲,聲線與Foley極為相似,但熟悉他的樂迷立刻察覺異常。"任何真正的Blaze粉絲都能分辨,這既不是他的聲音,也不是他的創作風格。"Foley遺產負責人Craig McDonald憤怒地表示,他已向Spotify提交正式投訴,指控平臺審核機制存在重大漏洞。 更令人震驚的是,類似案例并非個例。2016年去世的德州民謠傳奇Guy Clark的"遺作"《Midnight Train》同樣出現在平臺,其標志性的沙啞嗓音被AI精準模仿,評論區甚至有聽眾誤以為是未發布的遺珠之作。直到Clark的兒子在社交媒體公開辟謠,這些歌曲才引起廣泛關注。 面對爭議,Spotify在7月22日緊急下架所有涉事內容,并發表聲明稱"嚴格禁止任何誤導性AI生成內容"。但平臺未解釋為何這些明顯違規的作品能通過審核,也未說明是否會追究上傳者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這距AI虛擬 音樂倫理學者Sarah Chen在接受采訪時指出:"AI技術讓模仿逝者成為可能,但這本質上是對藝術家遺產的掠奪。當聽眾無法分辨真偽,當技術可以隨意復制靈魂的聲音,音樂的真實性將蕩然無存。" 從貓王到科特·柯本,AI"復活"逝者的嘗試從未停止。但當技術越過藝術倫理的紅線,我們是否已站在音樂產業崩塌的臨界點?Spotify的審核漏洞只是冰山一角,如何在創新與尊重間找到平衡,將是整個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