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為中國革命點燃了希望之光。104年后的7月23日,在這意義非凡的時間節點,一場以“紅色之約”為主題的“紅色街區專題研討會”在淮海中路街道黨群服務站召開。
會議特邀上海市第七屆社聯主席、中國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長、上海長江開發促進會顧問王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特聘研究員,原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研究室主任張廣生等9位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研討。
會上,淮海中路街道主要負責人圍繞提出背景、實踐基礎、目標路徑三個方面,全面詳細介紹了紅色街區相關情況,讓與會人員對紅色街區的建設脈絡有了清晰認知。
在交流研討環節,王戰提出,紅色街區建設需從資源展示的1.0版本,向內涵傳播的2.0版本進階。核心關鍵一是深化歷史敘事。立足“大歷史觀”生動講好淮海紅色故事,將紅色點位融入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上海城市發展史的宏觀框架中構建完整歷史脈絡,彰顯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二是強化黨建根基。夯實樓宇黨建與社區黨建,服務好轄區居民、白領及多元群體,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動“人民城市人民建”,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三是賦能經濟發展。培育紅色街區特色經濟業態,打造紅色IP資源集聚地和輻射地,讓紅色基因成為優化營商環境、激活消費潛力的“流量引擎”,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其他受邀的專家學者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圍繞《紅色街區三年行動計劃》各抒己見。他們的發言既有對紅色資源系統梳理、場館聯動、活化利用的獨到思考;也有對經濟業態、民生服務與紅色文化融合的創新建議。充分彰顯了對宏觀趨勢的精準把握和結合街道實際的落地思考,為紅色街區建設打開了新思路,拓寬了新視野,更注入了新動能。
為將研討成果轉化為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專業力量持續賦能紅色街區建設,街道創新成立“紅色街區專家智庫”,并特別聘任王戰主席擔任首席指導專家,同步邀請現場專家學者加入。未來,專家智庫將以常態化參與機制深度融入紅色街區建設,切實將專業智慧轉化為紅色街區提質增效的實際動能。
淮海中路街道方面表示,將以此次研討會為新起點,把專家智慧轉化為實際行動,全力將紅色街區打造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前沿陣地、激發黨建活力的強勁引擎、展現基層善治的生動窗口,讓淮海成為紅色底蘊與現代治理深度融合、精神傳承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的基層樣本。
記者 / 范昱昊
編輯 / 陳露露 劉韞文
圖片 / 淮海中路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