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是以善打硬仗、敢打惡仗、險仗而著稱的二野勁旅,所屬34師為二野頭等主力師,是二野勁旅這個響亮稱謂和12軍“四個特別”光榮傳統(即“特別聽黨話、特別能戰斗、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團結”)的直接創造者和繼承者。
勁旅前身
34師的前身是1945年8月對日大反攻中成立的八路軍太行軍區韋(杰)支隊,亦稱第1支隊,下轄5分區5團、48團、6分區41團。同年11月,編入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為16旅,旅長韋杰(6縱副司令員兼)、政委張國傳,下轄第46、47、48團。1946年7月,隨6縱歸晉冀魯豫野戰軍建制領導。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16旅,旅長尤太忠、政委邵子言。1949年2月,16旅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34師,師首長不變,各團依次改稱第100、101、102團。1950年1月,34師兼重慶警備司令部。
◆旅長韋杰(6縱副司令員兼)、政委張國傳。
100團為12軍三大紅軍團之一,前身為1932年11月重建的紅25軍74師221團,后沿革為紅28軍244團、紅73師217團、紅75師225團、紅25軍224團,1934年12月并入紅225團。1936年4月,紅225團擴編為紅15軍團75師。土地革命時期,該團堅持鄂豫皖蘇區斗爭,參加了紅25軍的長征。1937年8月,紅75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1940年2月改為八路軍2縱新1旅1團,5月隨旅調歸129師。1943年3月,1團編入太行5分區,9月劃歸7分區。抗戰時期,該團參加過著名的町店戰斗、香城固伏擊戰、百團大戰等。1945年8月,編入秦(基偉)向(守志)支隊,11月,調歸6縱16旅,改稱第46團。該團基礎好,作風勇猛頑強,驍勇善戰,攻擊力強,戰斗經驗豐富,有“老1團”之稱,是軍、師第一主力團,也是二野戰斗力最強的主力團之一。
6縱組建時,老1團本來是要編進18旅,但縱隊副司令員兼16旅旅長韋杰曾經擔任過這個團的領導,有著深厚的感情,連以上干部,他也很熟悉,而且這個團齊裝滿員,是響當當的6縱第一大團。實在舍不得給18旅,他提出將本旅的5團與老1團互換,18旅忍痛割愛,畢竟韋杰的資格比王近山還要老。
101團前身為1939年11月由國民黨冀察游擊第2路第2師范子俠部和宗鳳洲藁城游擊隊合編組建的八路軍129師平漢抗日游擊縱隊,1940年5月改編為129師新10旅29團。1941年10月,調入太行6分區,分編為武安、邢臺、沙河地方武裝。1942年9月,又合編為分區基干團。1945年夏,改稱第41團。同年8月,編入韋(杰)支隊,11月改稱16旅47團。該團是老部隊,作風好,戰斗力很強,是軍、師主力團。
102團前身為1943年9月由磁縣、武安、邯鄲獨立營合編組成的太行5分區磁武邯獨立團。1945年夏,改稱第48團。同年8月,編入韋(杰)支隊,11月改稱16旅48團。1947年11月,為建立大別山基干武裝力量,48團調歸鄂豫軍區4分區。1948年8月,6縱在方城整訓時重建48團。1949年2月,老48團歸建與新48團合編為34師102團。該團由地方武裝升級而來,實力較弱。
34師具有英勇頑強、機智靈活、連續作戰的戰斗作風,執行命令堅決,不打折扣,擅長縱深擴張,在榮譽面前老實本分。解放戰爭中,該師部隊先后轉戰魯豫皖、奮戰魯西南、躍進大別山、馳騁中原、會戰淮海、強渡長江、直出浙贛線、進軍大西南,征程3萬余里,足跡遍及11個省,先后參加了隴海、定陶、豫北、魯西南、襄樊、淮海、渡江、成都等戰役、戰斗百余次,殲敵5.7萬余人,較好地完成了黨和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和各項工作任務。
1948年8月,劉伯承、陳毅、鄧子恢、張際春關于中原部隊戰力和整訓工作致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到:“6縱第16、第17、第18三個旅各兩個團,人數、武器一樣有些減少,但元氣與戰力尚能保持,襄陽戰役當有提高。其16旅戰力甚強,其余次之。”這是野戰軍首長對16旅的充分肯定。
在定陶戰役中
1946年8月底,國民黨鄭州和徐州兩個綏署出動14個整編師(軍),分東西兩路鉗擊魯西南我剛結束隴海線作戰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敵30萬對我5萬,氣焰十分囂張。劉鄧決心集中優勢兵力,一舉吃掉西路敵整編第3師,粉碎敵人進攻。6縱副司令員王近山立下軍令狀,要求承擔最艱巨的任務,堅決打!敵整3師是蔣軍嫡系部隊,下轄第3、20旅,全部日式裝備,十分驕橫。
根據機動防御、誘敵深入的原則,16旅奉命在紙坊阻擊敵人。8月30日,48團首先與敵交手,顯得有些吃力。旅長韋杰調紅軍團46團1營接替48團陣地,團主力在東面之白茅集做預備隊,48團和47團置于左右兩翼。31日8時,敵人在炮火掩護下,向紙坊撲來,我放敵到150米突然開火。敵人并未慌張,繼續猛攻,以密集的隊形沖上村南華西堤。我堅守陣地的1、3兩連一面頑強抗擊,一面實施反擊,戰至14時,已打退敵8次進攻。敵師長趙錫田嚴令20旅59團迅速拿下紙坊,以便繼續東進。敵團長向介江也紅了眼,拔出手槍,站到沖鋒隊形里督戰,驅動士兵往上沖。16時,敵一個團的兵力從南、西、北三個方向同時向我1營陣地猛攻,紙坊在敵強大炮火轟擊下成了一片火海。形勢危急,46團調9連前來增援。戰斗中,2連副連長范新華抱著機槍朝敵群橫掃,當場擊斃敵團長。敵人頓時大亂,我軍趁機反擊,將敵壓出北門和西門,至18時,全部恢復了紙坊陣地。此戰,46團斃傷敵團長以下300余人。王近山聞報后,連說三個“好”。
◆在定陶戰役中,我軍向大楊湖被圍敵軍猛烈射擊,圖為大楊湖戰斗中的16旅機槍陣地。
當日晚,為繼續誘敵深入,46團撤出紙坊,向東北轉移。敵整3師被我示弱的假象所迷惑,誤以為我軍潰退,愈發驕橫,繼向大張集和安陵集進攻,遭我6縱17旅頑強阻擊而不得,被迫進至定陶以西大楊湖、大黃集我預定戰場。其師部位于天爺廟,3旅位于大黃集、周集地區,20旅位于閻寨、大小楊湖、方車王地區。
9月3日晚,我6縱正式打響對大楊湖之敵20旅59團的進攻。該團是整3師的主力團,號稱“老虎團”,戰斗力很強,一路東進雖遭我連續阻擊,但并未傷筋動骨。團長向介江被我擊斃后,副團長吳耀東代理團長。整3師以大量火器加強,配置于防御要害部位。
攻擊發起后,16旅46團先后攻占了大楊湖東北的肖寨、馬府,俘敵一部,47團攻占了后張集。接著46團和48團合擊后田海,由于夜間聯絡不暢,延誤了攻擊時間,守敵稍做抵抗就逃回大楊湖。4日黃昏,16旅占領了苑寨,友鄰18旅也拿下了馬莊,至此,大楊湖外圍全部據點被我攻克。當夜23時30分,46團從大楊湖東北角發起攻擊,順利突破了外圍,2連一度沖入村內,但主力被敵59團猛烈火力所阻。47團在接敵運動中迷失方向,與旅指失去聯絡,便在村西南角發起進攻,其2連也打進了村內。由于敵防御嚴密,火力較強,加之旅預備隊48團未能按時到達預定位置加入戰斗,戰至5日拂曉,部隊傷亡很大,無力鞏固陣地,遂撤出戰斗。此時,援敵整41師、11師等正向整3師靠攏,情況極為緊迫!
9月5日,6縱決定18旅附17旅49團擔任主攻;16旅48團實施警戒,旅主力位于村北相機組織進攻;17旅為預備隊。午夜前,6縱再次全線發起攻擊。18旅52團從村北殺進村內,遭敵多次反撲和火力攔阻。為粉碎敵人反撲,鞏固和擴大突破口,16旅主動以46團1營從村東北角加入戰斗,向敵猛攻,將敵壓至村西。敵59團見我來勢勇猛,即集中兵力固守待援,依托房屋、地堡,對我猛烈射擊。我各主攻團傷亡都很大,陣地反復得失,打得難解難分。
為速殲大楊湖守敵,保證戰役全勝,6縱于9月6日凌晨5時,向大楊湖發起最后總攻。16旅主力由村東北角加入戰斗,46團的1、2兩營的營長先后英勇負傷,副政委唐明春親率兩營向西南方向實施勇猛突擊。該團打村落戰很在行,挖墻掏洞,速度驚人,迅速突破了敵陣地。47團3營采取遠距離投彈方法壓制敵火力,掩護突擊隊7連打開了突破口,占領了敵前沿防御陣地,俘敵60余人。隨即,各部隊投入縱深戰斗,機動靈活地實施穿插分割,與敵展開逐房逐院的爭奪。46團副政委唐明春帶3連連長郎成壽和警衛員等幾人沖入敵陣,攻占了一個院落。接著他手持馬步槍,攜帶12枚手榴彈,只身一人爬上一座高屋房頂,以政治喊話和投擲手榴彈相結合的手段,迫使龜縮在另一院落內的敵59團團部人員繳械投降。戰后,這位不怕死的副政委,被任命為46團的團長。
9月6日8時,16旅與18旅在村內會合,大楊湖守敵被我全殲,16旅俘敵491人。59團被打掉,整3師陣腳大亂,師長趙錫田倉皇率殘部南逃,我軍立即展開追擊。47團追至紙坊,在友鄰協同下圍殲了敵援軍整41師1個營。48團分兩路追擊,協同友鄰殲滅了逃至大李寨敵整3師師部及直屬隊。7日8時,47團和48團又圍殲了逃至三村集附近之敵,至此,16旅在追擊戰中俘敵1000余人,定陶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創造了中原我軍首次全殲敵一個整編師的范例。16旅先后參加大小戰斗10余次,殲滅敵整3師主力59團團直及兩個營,擊斃敵團長,俘敵近2000人,為保障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湯陰攻堅戰
1947年4月初,6縱圍攻湯陰。湯陰為歷史名城,國民黨軍豫北重要據點之一,城墻高10米,底部寬20米以上,工事較為堅固。守敵為“東陵大盜”孫殿英之暫編第3縱隊及地方反動武裝萬余人,自恃糧彈充足,防御體系完備,拒不接受我軍勸降。
4月6日,6縱初攻湯陰受挫。縱隊首長根據敵防御特點和初戰教訓,將攻城重點置于東北角,決心首先奪取對我危害最大的外圍據點張莊,建立攻城出發陣地。16旅受命奪取張莊,決定46團從村北主攻,48團從東北角助攻,47團為二梯隊。48團是個新團,戰斗力相對較弱,全團才八九百人,一直沒有打過大的戰斗,這次賦予助攻任務,作戰準備非常認真細致,并請求旅配屬了1門山炮和1個工兵排。
此前,46團首攻張莊失利,這次再攻也憋了一肚子火。團長唐明春決心坑道爆破,令工兵悄悄地把坑道挖到寨墻底下,放了兩口棺材,塞滿炸藥。48團團長李耀光和政委張志親自觀察地形,決心用山炮近距離轟擊的辦法打開張莊。炮兵把山炮隱蔽推到距離寨墻只有幾十米的地方,工兵和突擊隊員都潛伏好,準備了梯子、門板和沙袋。
15日黃昏,6縱再次發起攻擊。戰斗打響后,46團方向兩聲震天的巨響過后,張莊的寨墻卻沒有被炸塌,原來是工兵測量失誤,坑道沒有挖到墻根底下。唐明春氣得大罵,46團再也丟不起人了,于是下令沖鋒。突擊隊遭到敵猛烈的攔阻射擊,無法逾越火網,攻擊被迫停止。助攻的48團方向,團政委張志指揮抵近的山炮瞄準寨墻,3炮就摧毀了寨墻上的3個火力點,工兵隨即靠上去爆破,寨墻被撕開一個個豁口,突擊隊一下子就沖進了張莊。16旅旅長尤太忠即令46團從48團突破口進入,兩個團如兩把利箭,迅速向莊內發展,一舉拿下張莊,俘敵200余人。張莊失守,孫殿英大為恐慌,急電求援。敵4個半旅從新鄉北進,16旅隨6縱南下協同3縱打援。20日,6縱北返,繼續圍攻湯陰。
張莊與湯陰城郭之間有700米開闊地,完全在敵火力控制之下,且遍布地雷。為縮短運動距離,減少傷亡,16旅挑選了150名優秀射手封鎖敵人槍眼,掩護部隊進行土工近迫作業。經過10余夜的艱苦奮戰,全旅構筑了30個地堡、15個炮陣地、3000余米的交通壕和地道。同時,發起群眾性的掃雷運動,籌集了大量越壕、登城器材,并組織部分火炮以直瞄射擊摧毀敵壕外地堡,逐步掃除了攻城障礙。
◆解放軍戰士在湯陰城頭留影。
4月30日,我軍部署攻擊,16旅奉命在城東北角突破,46團為主攻,48團在南側擔任助攻,47團為二梯隊。我軍集中大小火炮60余門編成3個火力隊,由16旅參謀長賴光勛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在城東北角主要方向。黃昏時分,我軍猛烈的炮火射擊城東北外壕地堡。預先隱蔽在地道內的46團1營和48團一部,在距敵約7米處拆開洞口,突然躍出,用長竿炸藥包強行爆破,連續炸毀敵碉堡工事,一舉攻占了東北角城壕外沿陣地。
5月1日晨,守敵在火力掩護下,通過地道向我瘋狂反撲,我前沿部隊依托敵之工事,以短促猛烈的火力殺傷敵人,連續打退敵11次沖鋒。46團3連英勇頑強,縱隊予以火線記大功一次。18時,我總攻炮火打響,各種火炮以準確猛烈的火力在東北角城垣炸開了一個約20米寬的缺口。擔任突擊任務的46團9連1個排和友鄰17旅49團1營由于缺乏步炮協同作戰經驗和過于興奮,未待炮火延伸,即提前發起沖擊,遭敵我雙方火力殺傷,死傷遍地,挫傷了初攻銳氣,暴露了主攻方向,也使敵掌握了我“先打炮,后爆破,然后沖鋒”的規律,給攻城造成了困難。為此,16旅及時采納了46團團長唐明春提出的“改變戰法,在炮擊、工兵爆破后,步兵不上去,繼續炮擊殺傷敵人,等時機成熟了,步兵再登城”的建議,實施不規則的火力急襲和工兵爆破,反復多次,迷惑了敵人。46團3營趁敵惶惑無措之際,突然發起沖擊。9連突擊班班長薛京洲率領全班最先登上城垣,11連和10連也相繼登城,迅速奪占了敵人的工事和碉堡。敵副司令劉月亭親自督戰,集中數倍于我的兵力,采取“羊群”戰術,向我連續反撲,企圖奪回城垣。46團3營與敵奮戰1小時之久,鞏固了突破口。為擴大戰果,1營和2營加入戰斗,乘勢向兩翼擴張。1營2連打敵反撲時,使用了燃燒手榴彈,借著爆炸的火光,戰士們發現敵人太多了,打了半天,黑漆漆的只知道敵人火力猛,不知道前面的敵人竟有上千人,人挨人,人擠人,人推人,簡直如一面人墻。我軍的機槍立即橫掃過去,大量殺傷了敵人,打的敵人一片混亂。此時,二梯隊47團1個營也沖了上來,唐明春令其撲向北關,策應17旅登城。友鄰部隊在西關也炸開了城門,一舉攻入城內。隨后,47團主力和48團也投入縱深戰斗。我軍各部穿街破墻,勇猛沖殺,經一夜激戰,守敵大部被殲。5月2日拂曉,殘敵向城東南突圍,被我18旅一網打盡,俘獲敵酋孫殿英、副司令劉月亭等。至此,戰斗勝利結束。
湯陰攻堅戰是6縱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攻堅作戰,16旅出色地完成了攻城任務,共俘敵2317人,繳獲各種火炮25門,輕重機槍164挺,長短槍1563支,戰馬150匹。特別是46團,在最后攻城時,以傷亡不到150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800余人,俘敵857人的重大勝利,受到了縱隊通報表揚并榮記大功一次。
血戰大王莊
1948年12月6日,淮海戰役我軍向敵黃維兵團發起總攻。中野6縱和華野7縱、陜南12旅組成南集團,由6縱首長統一指揮,負責攻殲雙堆集以南之敵。
9日,華野7縱以20師和19師同時展開對大王莊、小王莊的攻擊。大王莊位于黃維兵團核心陣地雙堆集南側2里,是個40余戶人家的小村莊。拿下大王莊,就能直接攻擊敵核心陣地。守敵為18軍118師33團(欠第1營),該團被稱為“老虎團”,全部由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作戰兇狠頑強。
◆反擊大王莊的16旅勇士準備出發。
當日晚,20師浴血拼搏,首克大王莊,俘敵700余人,以59團擔任守備。10日0時,敵集中炮火向大王莊實施猛烈的火力反擊,59團傷亡很大,大王莊被敵占領大部。中野6縱首長為對付敵人的反擊,調16旅46團加強華野7縱,7縱將該團撥歸20師指揮,于l0日拂曉前進至周尹莊東側交通壕內集結待機。此時,19師攻擊小王莊陣地未得手,控制前沿與敵對峙。
前來增援的46團決定以政委鐘良樹帶2營作為預備隊,待機由西向東參戰。團長唐明春與59團團長組成聯合指揮所,由參謀長張超帶1、3營恢復大王莊,并在前線統一指揮兩個團的部隊。
10日7時,敵18軍軍長楊伯濤將118師堪用兵力悉數調上,連同11師1個團,在18軍全部炮火和85軍野炮營及7輛坦克的支援下,分3路向大王莊反擊。我59團漸漸不支,被迫后撤,通向大王莊的交通壕被撤退部隊堵塞。
8時,46團1營在營長高俊杰、教導員左三星帶領下進至大王莊南側水壙附近時,敵已全部占領大王莊。1營當機立斷,趁敵立足未穩,以3連順水溝,2連在其右向敵展開反擊,一舉攻占了村西南角。由于敵兵力數倍于我,無法繼續向縱深發展。46團令3營從1營右翼加入戰斗,迅速奪占了村南陣地。敵隨即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拼命反撲,成百上千的炮彈傾瀉在村內,大王莊籠罩在濃密的硝煙和塵火之中,使人窒息地透不過氣來。敵我雙方的步兵在煙霧中沖過來、撲過去,逐屋逐戶地爭奪著。戰斗異常激烈,各種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士兵喊殺聲響徹天穹。敵我雙方均傷亡慘重,46團有的連損失過半,有的達2/3,10連的干部全部傷亡,9連的副連長和3個排長均犧牲。大王莊西南側一、二百米長的壕溝都成了血溝!46團死頂不退,團指離敵不到200米,營指緊靠部隊后邊。戰至15時,46團接連打退了敵步、炮、空、坦聯合發起的10余次攻擊,戰場暫時處在犬牙交錯的對峙狀態。
16時,敵又拼湊了2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和優勢炮火的掩護下,并以坦克火力襲擊、履帶碾壓相配合,瘋狂向我陣地反撲。46團沒有反坦克兵器,敵坦克肆意沖撞,進至我陣地后側,1、3營被敵分割。團黨委緊急號召部隊:“要發揚紅軍團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攻如錐,守如釘,誓與大王莊陣地共存亡!”干部戰士不為強敵所嚇倒,用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與敵展開頑強搏斗,用點燃的高粱稈對付敵坦克。工事被毀就用敵尸堆壘;彈藥打光,就用刺刀和圓鍬與敵肉搏;干部傷亡了,戰士就自動代理指揮;建制打亂了,就自動組織起來。黃昏時分,我各部因彈藥耗盡,相繼退至莊外沿堅守。46團9、10兩連被截留在莊內,只剩下10余人,仍頑強戰斗,陣地始終未丟。敵18軍反撲部隊也精疲力竭,傷亡殆盡,無力繼續沖擊。
當日20時,我預備隊46團2營投入戰斗,在1、3營及20師59團1營、60團等部隊的配合下,迅速殲滅了突入之敵,恢復并鞏固了大王莊全部陣地,殘敵逃向雙堆集。
大王莊爭奪戰,是16旅成立以來,第一次經受敵步、炮、空、坦的聯合進攻,其戰斗之激烈,時間之持久,部隊傷亡之大實屬空前,僅46團主攻第1、3兩營傷亡就達800余人。這場戰斗,是殲滅敵黃維兵團的最慘烈之戰,成為我軍惡仗、硬仗的典型。大王莊附近守備小王莊陣地的敵85軍23師67團官兵自始至終都在目睹著這場慘烈的血戰,看到我軍把“老虎團”全部拼光后,敵團長把望遠鏡一丟,沮喪地說:“弟兄們,莫打了,咱們投降吧!”這話正對了下面官兵的心思,當晚該敵一個整團就向華野7縱繳了械,小王莊不戰而克。
二野勁旅新征程
1950年12月,34師隨12軍出川北上,抗美援朝。102團留在重慶,擔任警備任務,后來編進重慶市公安總隊。同時將36師106團調入,以補齊建制。1951年3月,34師入朝,先后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防御戰、上甘嶺戰役、東海岸防御。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中,涌現出一級爆破英雄、特等功臣伍先華(100團2連3班班長)。同年12月,106團改番號為102團。
◆毛主席視察34師高炮3連。
1954年4月,34師凱旋回國,駐浙江金華,隨軍擔負華東軍區機動作戰任務。同年夏,組建師屬炮兵315團(1969年改稱炮兵團)和坦克自行火炮239團(1967年調歸坦克9師)。1955年1月,師炮兵315團奉命開赴浙東前線,配屬20軍60師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途經金華,視察該師高炮營3連,親切教誨官兵“要好好學習,要艱苦樸素”。1961年12月,該師移防蘇北。1961年至1964年,34師100團2連副連長郭興福在上級幫助指導下,創造了一套先進的軍事訓練教學方法,受到了毛主席、葉劍英元帥及總部首長的高度贊揚,經毛主席批示,郭興福教學法在全軍推廣,由此開展了轟轟烈烈的1964年全軍大比武運動。1967年8月,34師隨12軍入皖執行“三支兩軍”任務,進駐淮南、六安地區。1976年4月,該師撤離安徽,回防蘇北。
1985年9月,在百萬大裁軍中,這支二野主力部隊整編為北方乙種步兵師,撤消了101團,調進原35師103團(即襄陽特功團)。此時,34師已匯聚了原6縱各旅的主力團,被譽為“小12軍”。1988年10月,該師由蘇北移防皖東。1990年2月,中央軍委追授該師炮兵團政委楊崇元“模范團政委”榮譽稱號。1991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滁州檢閱了該師部隊,看望了102團1連全體官兵,給該連題詞:“尊干愛兵,團結奮進”。1連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著名愛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連,1990年12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尊干愛兵模范連”榮譽稱號,是我軍著名英模連隊之一。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這支部隊涌現出一大批英模單位和個人,如“軍事訓練先鋒連”“尊干愛兵模范連”“王克勤排”“基層安全保衛工作模范連”“神炮班”和“甲等殺敵英雄”楊富俊、“愛兵模范”王克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伍先華、“模范指導員”許守猛等。培養造就了上百位高級將領及省軍級以上干部,如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劉震上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韋杰中將、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上將等。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