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參觀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銅鉬礦選礦廠時,因浮選槽上方格柵板突然脫落墜入槽中溺亡,1名老師受傷。浮選槽深約四五米,內含具腐蝕性的煤油、硫化鈉等藥劑。行業標準要求格柵板承重需達750公斤/㎡ ,但實際承重受安裝方式(如懸空無支撐)、腐蝕等因素影響。
據媒體報道稱,這起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前,有學生擔憂多人站立時“板子會受不住”。企業今年2月曾稱完成格篩板更換并消除隱患。涉事廠目前已停產,事故暴露設備維護、風險評估、現場管理等多重安全漏洞。
浮選槽張開墨綠巨口,格柵板化作斷魂橋。六名東大學子如星墜淵,將暑期的求知路染成血色。浮選車間內藥霧氤氳,本應守護生命的格柵板,何以成為奪命兇器?那鋼架上的銹痕,是否早刻下問責的銘文?
安全鎖鏈,環環皆銹。其實,一紙行業標準宛如明鏡,鋼格板通道須承重750公斤/㎡。然商家坦言,懸空鋪設時承重驟降——如果焊點繡腐,四角虛懸,縱是鋼鐵之軀亦成朽木。更可怖者,浮選槽內煤油與硫化鈉翻涌,強腐蝕液體日夜噬咬支撐,卻未見巡檢簿上留下半行警語。
企業官微二月間尚自夸“完成格篩板更換”,不過五月便聞轟然斷裂。鍍鋅表層的榮光,可掩得住內里銹骨的呻吟?所謂“安全首位”的宣言,是否如浮選泡沫般虛幻易碎?
學堂之責:紙上談兵終誤命。校方領學生入此險地,風險預案竟薄如蟬翼。浮選重地,素日僅容二三十匠工穿行,忽涌數十師生,格柵豈能不呻吟?有學生早已警覺:“七人同立恐不堪”,然預警之聲終被機械轟鳴吞沒。
社會實踐淪為打卡之役,安全鏈條薄如蛛絲。學校與企業間的責任鴻溝,竟要青春血肉填補?
千年血訓,今猶在耳。《天工開物》早有礦井支護之法,宋應星若見今日慘劇,必擲筆長嘆。工業文明三百年,血寫安全律條何其多?英國《工廠法》緣起童工白骨,美國礦難催生MSHA鐵律——每一次立法背后,皆立著枉死冤魂。而今觀《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赫然在冊:“隱患排查治理當如實記錄”。然浮選槽畔的檢驗簿,是否如鍍鋅層般光鮮亮麗?
那么,如何破局?個人認為,有三策:一曰鑄鏈為鋼,需立法明確校企安全責任連帶。學生入廠,校方當如特種兵參謀般勘察地形;企業則須以接待貴賓之禮布防。二曰目鑒九重,借AI視覺布下天網。紅外檢測腐蝕,應力感應預警形變,令隱患無所遁形。三曰生命為尺,實習考核首重安全素養。未過應急處置實訓者,縱有天才之資亦不得涉險。
浮選槽仍泛著金屬寒光,六縷年輕魂靈在天追問:要多少青春祭品,才能鑄就真正的安全豐碑?最后以一首小詩祭之:
浮槽吞皓月,格銹斷青衿
銅臭染書卷,礦塵蔽天心
巡檢簿如雪,焊花冷似針
誰補金甌缺?千鈞問古今
#內蒙古提級調查6名大學生溺亡事件# #媒體人談東北大學6名學生溺亡# #大學生溺亡涉事企業已停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