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們還記得嗎?
上周四
小坊關注了一個感人故事
租住在楊浦區遼源花苑小區的保潔阿姨張菊花,因為工作認真,被居民們親昵的稱為菊花阿姨,誰知7月上旬的一天,她突然暈倒住進醫院,沒想到被查出腦動脈瘤,手術后病情惡化,在ICU里住了大半個月。上周記者去醫院的時候,她雖然已恢復了部分意識,但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完全無法動彈。
為了支付高額的ICU治療費,菊花阿姨和老伴僅有的一些存款幾乎都花完了,家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由于多年來,這對夫妻在小區里勤勤懇懇、風雨無阻地工作,維護小區整潔的環境,居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知道這個情況后,大家都很揪心,便主動提出想捐獻一份愛心。
于是屬地五環居委會立即行動起來,向全體居民發出捐款倡議,當時共籌集了3萬多塊。
報道播出后
菊花阿姨的病情牽動著大家的心
他們任勞任怨做保潔的精神
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一周過去了
記者打聽到一個好消息!
菊花阿姨目前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
今天(7月24日)上午,記者在新華醫院神經內科病房見到了從重癥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的菊花阿姨。雖然還不能說話,但面對前來看望的居委干部和一直守護在她身邊的兒子,她都能通過眨眼睛的方式進行簡單的溝通。
據主治醫師介紹
患者接下就是進行
康復訓練和高壓氧倉治療
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目前從CT報告上來講,以后恢復意識有交流是可以做到的,說話也能做到,但左側肢體的活動功能還是會有影響。
從失去意識,到恢復意識,再到現在至少能輕輕眨個眼,菊花阿姨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代表著巨大的希望。當然,現實的困難也是避不開的。因為后續的康復治療費用對于這對從安徽來上海打工的夫妻倆來說,仍然是一筆"天文數字"。
上周四,居委會籌集到的愛心捐款是3萬多。自從《新聞坊》的報道播出之后,愛心捐款的行動也一直沒有中斷過。捐款人已經從本小區的范圍,擴散到了外區;從身邊熟悉的人,傳到了毫不相關的陌生人這里。四面八方而來的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涌向五環居委會。
本周
社區里的第二輪愛心捐款行動
又開始接力了
一大早,剛結束早鍛煉的華阿姨
就徑直來到五環居委會
華阿姨:我這200塊錢給掃地的阿姨,她身體不好,我正好表示心意,意思意思。
居委干部:你這么大年紀了,這么熱的天,你還特地把愛心錢送到居委會來。
華阿姨已經99歲高齡,平時每天都會跟著鄰居們一起做早操,最近無意間得知了菊花阿姨住院的事,她堅持要親自上門捐款。
華耀珍 99歲高齡老人:
我看到她家比較困難,我們幫她是應該的,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
虞凈 江浦路街道五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華阿姨應該說是我們小區最年長的老者,雖然她已經是99歲高齡了,但非常關心社區里面的事。
參與捐款的人
不只有遼源花苑小區的居民
還有一部分陌生人
這其中,有來自青浦區的一位老人,從《新聞坊》節目里看到菊花阿姨的遭遇后,通過青浦區紅十字會和楊浦區紅十字會轉交了2000元捐款。同時,最近正在小區里負責維修屋頂的工程隊隊長宋建石也捐款1000元奉獻愛心。
宋建石 愛心人士:
我也獻一份愛心,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大家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想盡我可能就幫一把。
虞凈 江浦路街道五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一個是我之前帶的一個區委宣傳部的選調生,她看到了我的朋友圈發了以后,主動聯系我,通過微信把捐款轉給我。還有一個是我五環社區另外一個小區的居民,他是開滴滴網約車的司機,微信轉了我500塊,也想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據統計,截至今天下午3點
菊花阿姨所在的江浦路街道
共募集到了7500元的愛心捐款
葛靜虹 江浦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張菊花作為一名普通的保潔工,她眼里有活,心里有責任,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去守護,街道非常認可她為小區環境做出的貢獻,我們也希望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搭一把手,盡一份力。
社區里的愛心行動
凝聚了巨大的力量
也感動了采訪報道的記者團隊
施琰代表《新聞坊》欄目組
和楊浦區融“有困難找記者”志愿服務團隊
的幾位代表特地上門探望
并把同事們的愛心捐款
交到了菊花阿姨的兒子小劉手中
"小劉這兩天照顧媽媽辛苦了,這是我們代表《新聞坊》欄目組,奉上一點心意。"
"這是我們楊浦區融媒體中心全體黨團員的一份心意,我們希望菊花阿姨早日康復。"
施琰 《新聞坊》欄目主持人:
菊花大姐的事情,讓我們看到了凡人微光,事情的后續也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說人字的結構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撐的,其實,就是這種相互之間的關愛,體恤,共情,讓我們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
王子亮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這位保潔阿姨家里條件確實比較拮據,正好我們楊浦區融媒體中心有"有困難找記者"志愿服務團隊,我覺得我們還是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這位保潔阿姨。
沉甸甸的愛心握在手里
小劉面對鏡頭
想借此對所有
給自己媽媽捐過款的好心人
說一句感謝
劉進紅 家屬:
我代表媽媽感謝大家的愛心捐款,上海是一個非常有溫度的城市,非常謝謝大家。
從一則新聞報道的漣漪,到鄰里守望的拳拳之心,再到記者團隊身體力行資助患病對象,這束由遼源花苑點亮的微光,正在不同群體間無聲傳遞與放大。
菊花阿姨清掃的是小區塵埃
而此刻,無數素不相識的人
正以愛心與善意
拂去阿姨面臨的重擔
這份溫暖不會停止
它映照著城市最樸素的信念
當默默耕耘者需要依靠時
自有人間真情穩穩托住他們的明天
小坊也盼望
病床上的菊花阿姨能夠早日康復
看看新聞記者: 陳濤
編輯: 盛莉、楊沁雨、呂瓊
攝像: 陳濤 張家琪(實習生)
責編: 朱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