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島內將舉行一場被稱為“大罷免”的投票行動,政治氣氛幾乎已經燃到沸點。而就在這關鍵節點前的兩天,蔡英文突然出手了。23日晚上,她在社交平臺發文稱:“7月26日,作為一個民眾,我會去投票,表達我對民間團體的感謝。”看上去像是一次溫和、理性的表達,實則不簡單。
島內輿論第一時間炸開了鍋,他們認為這不是簡單的“我去投票”,而是蔡英文在釋放政治信號——她這番話留了很大的空間,既沒有明確說支持罷免,也沒說反對,但這就夠了,她發聲了,于是綠營支持者便能安心了,甚至覺得她“及時出場”。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表態既不影響蔡英文的政治形象,又不背負任何風險。罷免若成功,她是“背后發力”的推手;失敗了,她也只是“表達民意”而已,無需承擔任何責任。有分析認為,這波操作的背后,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蔡英文長期與“英系”緊密綁定,但在她卸任后,綠營的權力逐漸向賴清德集中,“英系”的分量被明顯削弱。尤其是最近賴清德辦公室主任陳羿伶穿著軍服,高調喊出“打掉重練”,明顯是對蔡英文過去八年的施政不滿。在這個時候,蔡英文輕輕松松發個文,不僅拉回存在感,還把球踢回給了賴清德,算計得明明白白。
事實上,這次罷免投票表面看是藍綠對決,實則是賴清德的政治豪賭。他手上沒多少籌碼,既缺乏足夠民意支持,也沒有掌控民意機構的主導權。大罷免是他試圖翻盤的一次關鍵布局,如果能夠通過罷免行動削弱藍營力量,那他未來在議會推動法案、掌握預算,就不至于處處掣肘。
所以,他必須動作快、狠、準。為了達成目標,最近賴清德也是連續出了3招:第一招是醞釀出訪行程,試圖制造外交聲量。據臺媒透露,賴清德不久后將竄訪中南美洲,重點當然不是去所謂的“友邦”,而是“過境”美國。他想通過“美臺互動”造勢,傳遞自己“被國際認可”的信號,為島內選情加溫。這種操作,民進黨過去用過多次,哪怕只是機場過夜,也要配上一波強行解讀的輿論攻勢。
第二招是打“反陸”牌。臺陸委會日前高調炒作所謂的“大陸干預島內政治”,聲稱“罷免投票是綠色恐怖”的說法是大陸媒體在操控輿論。他們試圖通過制造所謂“外部敵人”的方式,讓民眾誤以為投反對票是在對抗大陸。
第三招則是軍武造勢。賴清德近期大幅推動軍購計劃,包括采購5萬多架各類軍用無人機,還有美國提供的M1A2T坦克也在近期運抵臺灣。這些動作為的就是營造“戰備升級”的氛圍,再搭配上對大陸“心理戰”“認知戰”的控訴,企圖轉移島內對罷免行動本身的焦點。賴清德希望營造一種“罷免不重要,抗中才是正事”的氛圍,把話題引向安全議題。
那么,這三招到底有沒有用?從目前來看,島內反應兩極。綠營媒體賣力宣傳,但群眾似乎沒有被打動。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民生,而不是賴清德有沒有和美國握手,更別提,無論他怎么“外宣”或“強軍”,島內經濟和民意現實才是決定性因素。
賴清德那邊搞得熱火朝天,解放軍也沒閑著。7月21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內蒙古展示了一場“反無人機體系實戰演練”,核心主角是OW5激光武器系統。這東西厲害在哪?不需要導彈,不用子彈,只要幾秒激光,就能精準擊毀目標,而且能連續打、轉火快、反應快。這一系統在面對大規模無人機襲擾時表現尤為出色,臺軍那些即將裝備的幾萬架無人機,在它面前只能算“靶子”。
當然,解放軍這邊不只是展示,還一直在執行常態化的繞臺軍演,特別是在賴清德“竄訪”計劃公布后,大陸態度更加強硬。說到底,不論臺當局如何折騰,兩岸統一的進程不會因為一兩場罷免投票就有變化。臺當局越是玩“臺獨”的把戲,解放軍就越會把軍事存在推到他們眼皮底下。
總的來說,這場大罷免表面是島內政爭,實質牽動的是臺海安全的底線。蔡英文打破沉默,是為了重拾影響力;賴清德連環出招,是在押注未來政治生命;而解放軍的持續動作,則是一次又一次地警告臺當局——統一不會因為誰上臺、誰下臺而有絲毫動搖,兩岸結局是注定的,賴清德若是執迷不悟,只會成為被打掉的那個“雜質”,翻不起一點風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