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俄烏沖突從2022年2月打到現在,已經三年半了,雙方都耗得不成樣子。戰線拉得特別長,蘇梅地區那邊成了重點消耗區。烏克蘭本土兵員不夠用,就開始從國外拉人,雇傭軍啥的來湊數。俄羅斯那邊也慢慢看出來了,基輔為什么還守得住,不是烏克蘭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北約那些國家在背后使勁撐著,錢、武器、人全砸進去。朝鮮也加入進來,準備派三萬部隊幫俄羅斯,這事兒把局面攪得更復雜了。
先說說這些雇傭軍的事。烏克蘭軍隊現在缺人缺得厲害,尤其是前線那些高風險崗位。本土動員都快把年輕人挖空了,好多跑了或者躲起來了,所以就從拉美那邊招人。哥倫比亞人最多,他們不少是退役軍人,以前在自家叢林跟毒販子打仗,經驗不少,但工資低、生活苦,就來烏克蘭賺外快。
一個月能拿三四千美元,比在家強太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蘇梅方向,哥倫比亞雇傭軍一大堆,還有墨西哥人摻和。這些墨西哥人多是街頭幫派背景,熟悉近距離打斗,但遇到俄軍無人機和重炮,就扛不住了。烏克蘭把他們扔到最危險的地方當消耗品,歐美人待遇好點,干教官或者技術活。
除了拉美人,美國和英國的雇傭軍也來了不少。美國人多是特種部隊退役的,負責狙擊和情報工作,英國人幫著操作無人機。波蘭人更直接,整營整營混進去,早年間裝成雇傭軍,其實是現役軍人。波蘭離得近,對俄羅斯有歷史恩怨,就特別積極。日本人不多,但有零星報道,說有些日本志愿者加入國際軍團,幫著分析情報或者后勤。
總的加起來,這些來自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英國、波蘭、日本的家伙湊齊了六國雇傭軍,在蘇梅州幫烏克蘭第47機械化旅頂著。第47旅是烏克蘭的精銳部隊,本來裝備美式M1A1坦克,但打到現在,坦克損毀一大半,只剩十來輛,還得用德國豹2湊合。
雇傭軍一到,就被派到陣地前沿,擋俄軍推進。俄羅斯通過情報和媒體,很快就摸清了這些雇傭軍的底細。俄國防部早說過,外國雇傭軍不算正規軍,抓到不給戰俘待遇,直接處理。這些人傷亡率高得嚇人,一支墨西哥小隊就被俄軍FAB-1500炸彈全滅了。俄軍用無人機群和導彈猛轟,雇傭軍經驗再豐富也頂不住。
俄羅斯現在清楚了,基輔為什么守得住,不是烏克蘭軍隊多強,而是北約在背后輸血。錢從美國來,武器從德國、波蘭生產,彈藥從歐洲倉庫不停運過去。三年下來,俄軍扔了上萬枚導彈、數萬架無人機,炸了烏克蘭的能源和軍工廠,但基輔沒崩,就是因為供應鏈轉到北約國家了。
俄羅斯一開始想速戰速決,2022年2月直撲基輔,但沒拿下。為什么呢?不是俄羅斯軍隊沒動力,而是準備不夠,以為烏克蘭會不戰而降。結果烏克蘭抵抗猛烈,民眾都參與了,加上西方情報實時共享,俄軍補給線拉太長,被烏克蘭游擊隊切斷。北約沒直接派兵,但援助規模巨大,美國給了上百億美元武器,歐洲國家跟上。俄羅斯媒體說,這不是俄烏沖突,是俄羅斯跟北約的代理戰。普京那邊反復講,北約東擴是威脅,但實際原因更復雜,俄羅斯想控制烏克蘭,防止它加入北約,成為西方前哨。西方不讓步,援助不停,基輔就穩住了。
北約的援助方式挺聰明,不直接卷入,避免核風險,但間接支持烏克蘭打持久戰。美國推動北約成員把軍費提到GDP的5%,多出來的錢買美式武器援烏,這等于給美國軍火商賺錢。歐洲國家負擔大頭,德國糾結給不給金牛座導彈,怕俄羅斯報復本土。俄羅斯警告,誰給遠程武器,誰的基地就成目標。伊斯坎德爾導彈隨時待命。西方民眾現在對援烏有點疲勞,國內經濟壓力大,但北約高層還硬扛,說俄羅斯威脅歐洲安全,得持續增援。俄羅斯現在明白,攻不下基輔的根源在北約支持上。烏克蘭本土部隊減員嚴重,第47旅從31輛坦克打到剩10輛,后勤快崩潰,博物館都展出報廢的M1A1當戰利品。澳大利亞答應給49輛舊坦克,但運不過來。烏克蘭得東拼西湊,換裝備維持。
俄羅斯調整戰術,重點打援烏通道,炸鐵路、倉庫,試圖切斷補給。哈爾科夫方向推進了點,但制空權和裝備優勢沒完全發揮。這邊雇傭軍剛湊齊,那邊朝鮮部隊就到位了。朝鮮跟俄羅斯簽了互助條約,2025年6月開始派兵。最早是工程部隊和彈藥援助,但現在直接上作戰兵。
情報顯示,朝鮮已經派了1萬多到庫爾斯克和蘇梅方向,幫俄羅斯守陣地。士兵紀律嚴,裝備俄式現代化武器,經過聯合訓練。烏克蘭情報說,朝鮮準備再派2.5萬到3萬,總數達3萬左右。俄羅斯給朝鮮導彈技術和無人機作為回報,深化聯盟。這讓全球緊張,朝鮮兵不是炮灰,他們戰術素養高,在庫爾斯克交戰中讓烏軍吃驚。
朝鮮兵的到來,給俄羅斯注入了新鮮血液。俄軍總兵力估摸上百萬,烏克蘭動員極限快到了。朝軍幫著合圍,烏軍缺重裝備,防線搖搖欲墜。俄羅斯現在推進到蘇梅首府20公里外,烏克蘭得靠雇傭軍頂。西方情報震驚,說朝鮮兵效能遠超拉美雇傭軍。
俄羅斯用這股力量,試圖扭轉消耗戰局面。整個沖突本質上超出了俄烏雙邊,成了大國博弈。特朗普那時候就說歐洲得提高軍費,分擔責任,其實是為美國軍火商撈錢。拉美雇傭軍當消耗品,朝鮮兵幫俄羅斯填坑。俄羅斯安全會議說,西方想用烏克蘭人耗盡俄羅斯,但莫斯科改打援烏線,天平可能傾斜。
對烏克蘭來說,危機不是前線敗,而是西方如果覺得投資回報低,突然停援,那就完了?,F在局面是,雇傭軍傷亡高,薪水誘惑快頂不住,本土兵源枯竭。俄羅斯明白,基輔守住靠北約體外循環,得切斷這鏈條。朝鮮3萬兵到位,俄軍夏季攻勢可能猛烈。烏克蘭沒談判籌碼,盟友援助縮水,拒絕和平只會更慘。百萬級絞肉機,誰先耗光誰倒霉。俄羅斯視角,北約是最大障礙。普京要書面承諾停擴,但北約不給。西方說俄羅斯侵略是因,北約是果。結果僵持,雇傭軍和朝鮮兵成了棋子。
全球看,朝鮮援助讓俄羅斯盟友圈擴大,伊朗、中國暗中幫。西方內部分歧,美國大選影響援助。烏克蘭困境多,第47旅減員,換裝備勉強撐。朝鮮兵紀律強,推進快。俄軍炸橋斷援,烏克蘭收縮防線。談判壓力大,澤連斯基說守住蘇梅,但現實難。總的,六國雇傭軍齊了,俄羅斯懂了基輔為什么穩,朝鮮3萬兵就位,戰局變數大。未來咋樣,看西方援不援助,俄羅斯耗不耗得起。沖突沒贏家,平民最苦。
說實話,這事兒發展到現在,誰都沒想到會拖這么久。俄羅斯一開始以為幾天就能結束,結果基輔沒拿下,原因就是北約的援助體系太穩了。雇傭軍從六國過來,填補烏克蘭的兵員缺口,但他們也頂不住俄軍的火力壓制。朝鮮3萬兵的介入,更是把沖突升級了,全球都得警惕。俄羅斯現在清楚,單純軍事推進不行,得從援助源頭下手。烏克蘭呢,堅持抵抗,但資源有限,靠外部輸血。整個局面像拉鋸戰,誰的耐力強誰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