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臺灣地區即將舉行兩輪罷免投票,涵蓋31名藍營立委及1名縣市長。此次投票將于7月26日(24位)和8月23日(7位)進行,涉及的選區包括臺灣的北、中、南和東部多個地區,這一事件被稱為“大罷免”。
罷免投票的目標涉及的藍營立委不乏資深人物,包括藍營黨團總召傅昆萁、新生代人物徐巧芯、洪孟楷等。這些人的去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命運,還代表了民眾的走向,尤其是藍營支持者的動向。面對罷免團體的挑戰,這些立委能否守住“鐵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大罷免的背景與起因
臺灣地區當前的立院格局被視為“朝小野大”。隨著綠營失去立院多數席次,藍白陣營與少數派綠營多次發生沖突,導致立院局勢愈加復雜。在這種背景下,綠營及其支持者在柯建銘的帶領下,發動了所謂的“大罷免”運動,意圖改變立院結構。
罷免對象分析
臺北市:五位藍營立委面臨挑戰
臺北市的藍營立委中,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賴士葆五人均是罷免團體的目標。他們中的多數人有多年民代經驗,其中王鴻薇曾擔任五屆臺北市議員,在2024年接替蔣萬安后補選當選為立委。她在選戰中的得票率為52.52%,相比綠營候選人高出近8個百分點。王鴻薇因支持爭議法案、被指親陸,成為批評的焦點。
羅智強則在2024年當選大安區立委,得票率為52.96%。大安區傳統上為深藍鐵票倉,但社民黨苗博雅的選舉得票率達到44.78%,顯示出該區選民結構的復雜。羅智強的支持者認為他關注居住正義、都市更新等議題,但部分選民則認為他的問政表現尚顯不足,更多以短視頻為主。
徐巧芯作為藍營的新生代人物,在2024年成功擊敗同陣營的資深立委費鴻泰,以過半得票率當選。她的一些言論及舉動,帶來了兩極評價,令她的形象面臨挑戰。
賴士葆是臺北市資深立委,多次當選。文山區選民傳統上為深藍陣營,但賴士葆在支持婚姻平權等議題上有過爭議。罷免團體認為他未能緊跟社會變化,且其長期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未能為地方帶來實質性發展。
新北市:資深與新生代并存的罷免戰
新北市的五位藍營立委,包括洪孟楷、張智倫、廖先翔、葉元之、林德福等,也都成為罷免的目標。洪孟楷在2024年立委選舉中成為“票王”,成功當選并獲得超過15萬票。他強調自己為地方爭取了超過300億的建設資金,但在支持多項爭議法案方面遭遇批評。特別是在陸配身份問題上,洪孟楷支持縮短入籍年限,引發選民反感。
張智倫是藍營資深立委張慶忠的兒子,曾因推動《服貿協議》而成為媒體焦點。他提出多項涉及財政與審計的政策,但罷免團體認為他未積極面對公共事務,尤其在缺席公辦電視說明會后,更加劇了外界的質疑。
廖先翔則是新北市議員廖正良的兒子,曾因支持刪減對外預算而引發爭議。他的批評者認為他缺乏獨立性,過于依賴藍營,未能有效代表選民利益。
葉元之為新北市的資深評論員,曾任市議員。他的政績包括爭取多所小學的修繕經費,但他也因涉助理霸凌事件而遭到批評,加之其過于頻繁的參加電視節目,缺乏在基層的深耕,為民眾詬病,這為他參與罷免投票增加了變數。
林德福是新北市的資深人物,長期主導該選區的局勢。盡管他在地方上有一定支持基礎,但在發展項目的推動上未見明顯進展,成為批評的焦點。
桃園市:藍營票倉的“搖擺”
桃園市一直是藍營的票倉,2024年選舉時,藍營全數席次勝出,但此次罷免團體對幾位藍營立委提出挑戰。牛煦庭作為藍營新生代,曾因退出藍營而引發爭議,后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為市議員。他強調自己支持青年政策,但他的言行風格被批評為過于激進,且在面對公共議題時態度欠妥。
涂權吉是桃園市議員,首次參選立委并勝選。他的政績主要集中在農業政策和地方建設方面,但罷免團體認為他缺乏足夠的獨立性,更多依賴藍營。
魯明哲曾擔任桃園市議員和桃園縣中壢市市長,他在地方上的長期服務為他贏得了一定的支持,但在一些爭議性法案中未表明明確立場,成為批評的重點。
萬美玲則是桃園資深民意代表,長期支持婦幼保護法制等議題,但她被指責通過里長控制地方意見,未能容納多元的聲音。
臺中市:藍營新生代面臨的挑戰
臺中市的三位藍營新生代立委也面臨罷免挑戰。廖偉翔為臺中資深民代黃馨慧的兒子,他在立院提出《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案等,但在2024年臺中新光三越發生氣爆事件時,他因在現場開直播而遭到批評為“作秀”。他在電視說明會上回應稱自己并未妨礙救災,并強調為地方爭取了多項福利政策。
黃健豪和羅廷瑋則因支持爭議法案而成為批評的焦點,特別是黃健豪支持提高罷免門檻等政策,引發選民不滿。
花蓮、基隆、新竹、臺東:多位地方人物面臨挑戰
在其他縣市,傅昆萁作為藍營黨團總召,曾因內線交易案件入獄,出獄后重返政壇。2024年當選為立委的他,在花蓮地方的派系控制下,能否守住自己的地位,成為此次罷免的關鍵。
基隆的林沛祥和新竹的鄭正鈐也面臨著選民的質疑。林沛祥的家族財產問題未得到足夠的透明度,而鄭正鈐則因涉嫌與外資有關的選舉問題而成為焦點。
臺東的黃建賓則因支持削減衛福部預算而遭到批評,盡管他表示會繼續支持地方農民的出路。
罷免投票的潛在影響
此次“大罷免”不僅影響24位藍營立委和一位縣市長的去留,更可能改變立院的格局,甚至影響到2026年的地方選舉。若大罷免成功,可能會使綠營有機會重新獲得立院的主導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