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黃亞南
根據新華社消息,7月23日晚些時候,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東京接受媒體采訪時重申留任意向。在幾天前的參議院全國大選中,執政聯盟沒有實現石破茂死守的目標,失去了參議院的多數席位,慘遭大敗。參照慣例,作為黨首的石破茂應該引咎辭職。但在這個時候,他以美日關稅談判尚未結束為由而宣布繼續留任。然而在7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后,石破茂似乎失去了借口。現在的問題在于:石破茂還有留任的可能嗎?
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后,經歷了執政黨的自民黨在日本眾議院全國大選、東京都議會選舉和參議院全國大選的3次大敗,按照以往的慣例,他早就該辭職了。但是,執政黨的大敗好像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他。自2022年4月以來,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3年超過2%,通貨膨脹已經難以扭轉。雖然這次通貨膨脹主要是國際因素造成的,但3年來的通貨膨脹已經使個人的實際收入增長率趕不上物價上漲率,國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呈現下降趨勢。日本國民都希望政府能出臺有效政策,早日擺脫物價高漲生活困頓的狀態。隨意食言而無擔當的石破茂顯然不能勝任這樣的工作,但自民黨選出這樣的人做黨首,結果不僅無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還模糊了自民黨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形象。這次參議院大選,有很多原來支持自民黨的選民轉向支持新興的右翼政黨,就是源于自民黨自身方向模糊的原因。
不過,金融市場卻對石破茂的留任發言給予了好評。日元匯率從148日元兌換1美元迅速上升到147日元,而假日后的7月22日,日本股市一開盤就出現了積極買入的現象。這表明市場暫時可以不用擔心會出現擴張財政的首相來惡化市場環境。實際上,在這次參議院大選中,選民最關心的還是物價居高不下的經濟問題。為了迎合選民,執政的自民黨提出了給國民每人派發2萬日元現金的“買選票”政策,而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則把降低消費稅率作為主要的經濟對策。然而,落實自民黨的政策需要3.3萬億日元,而落實在野黨的政策意味著政府將減少4.8萬億日元到15.3萬億日元的收入,拿什么財源來滿足這樣的需求呢?大概率只能依靠增發國債來解決。顯然這對已經債臺高筑的日本來說,并不是理想的出路。金融市場看好石破茂留任首相,大概也是認為善于食言的他有可能忘掉選前的承諾,而使日本的財政環境免于進一步惡化。
然而,石破茂有可能會忘掉選前承諾,但他卻不得不面臨著選后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都處于尷尬的少數局面,如果得不到在野黨的支持,石破政府就會什么政策都推行不了。在參議院選舉期間,有人批評在選舉現場看不到石破茂。實際上,不是說石破本人沒有到現場拉票,而是說到了現場的石破茂沒有給選民留下印象。所以,選后的石破政府只能選擇和在野黨妥協。那樣,自民黨的現金派發口號就有可能得到落實,在野黨的降低消費稅率的主張也有可能落實。那樣的話,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在擴大財政的道路上狂奔了。
而這樣一來,原定可能在今年9月升息的日本央行的日銀就坐立難安了,因為在擺脫負利率政策后的日銀實際上一直在尋找升息的機會。雖然升息可能會給日本企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日本的通貨膨脹已經持續了3年,居高不下的物價已經給國民生活造成了困難,日銀應該采取升息的金融政策來給通脹降溫。但是,如果日本政府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日銀在升息方面就很難有所作為。如果日銀遲遲不能升息,勢必會讓日銀大量持有的日本國債的評級下調,進而引起長期國債回報收益率進一步上升。已經有人預測日本長期國債的收益率在近期內會上升到1.6%。而這種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很有可能會削弱日本政府采取派發和減稅所帶來的效果。為了防止日本經濟下滑,日本選民希望出現真正能給國民指明方向、帶著大家走出困境的首相。但是,從這次參議院選舉投票分散的情況來看,目前還沒有這樣合適的人選。
盡管如此,石破茂還是應該沒有擺脫辭職的危機。而且,7月23日特朗普發表的對日貿易協議實際上是給石破茂的最后一擊。雖然他強調留任是為了落實美日貿易協議,但理由非常蒼白。如果說要保護日本的國民生活,那么就不應該在談判結束后精查談判項目,而應該在談判中堅持日本的主張。許多分析認為,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日本作出了妥協,并沒有達到日本的初衷。所以,有關美日貿易協議到底會給日本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實際上與石破茂是否要留任已經沒有關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