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網友們分享的攢錢故事,我算是開了眼——原來錢這東西,能被攢出這么多哭笑不得的花樣。
有位網友說她姥姥,一輩子摳到骨子里。菜市場撿爛菜葉,電燈只留一個15瓦的,冬天寧愿裹三層舊棉襖也不開暖氣。好不容易攢下的養老錢,被自稱“投資顧問”的騙子三兩句忽悠,全買了“保本高息”的假理財,最后血本無歸。姥姥躺在床上哭了三天,嘴里念叨“早知道買點排骨吃了”,聽得人鼻子發酸。
更絕的是另一個故事:夫妻倆省吃儉用供兒子買房,自己住在漏風的老房子里。結果兒子結婚后,兒媳婦嫌他們“太摳門拉低生活檔次”,連過年都不讓進門。老兩口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后成了兒子小家庭的啟動資金,自己倒成了外人,這不就是網友說的“老鼠替貓藏糧”嘛。
還有個姑娘吐槽她媽,夏天空調溫度從不準低于28度,買菜專等收攤撿便宜貨,連快遞盒都要拆開鋪平攢著賣。好不容易熬到女兒出嫁,把攢的錢全拿出來給女婿創業,結果女婿拿著錢跑路了。姑娘說:“我媽現在看見紙箱子就發抖,說那是她的血汗錢變的。”
但也不是所有攢錢故事都這么扎心。有位網友的爸爸,年輕時省吃儉用,卻堅持每年帶全家旅游一次。他說:“錢要攢,但日子也得過。該花的錢是種子,能長出更多快樂。”現在老爺子退休了,拿著攢下的錢和老伴環游世界,朋友圈里全是各地的風景照,活得比誰都滋潤。
說到底,攢錢就像種莊稼,得有松有緊。光攢不花,就像把糧食捂爛在倉里;光花不攢,又像種了一地雜草。那些把日子過成苦行僧的人,忘了掙錢的初衷是為了活得舒坦。畢竟,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讓它躺在銀行卡里積灰,不如偶爾拿出來買點快樂——哪怕只是一根冰棍,一口熱湯,都比最后讓騙子或醫院替你花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