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究其根本,無非兩點:第一是技術的門檻,第二是藝術的表達。
技術上,決定了我們能否“拍出一張照片”——從光圈、快門、ISO的平衡,到對焦、曝光的精準控制,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是影像落地的基礎。攝影的本質是“用畫面講故事”,從記錄影像到傳遞情感,是需要創造力和審美去支撐的,這里發揮的就是各位腦中的想法了。
在移動影像席卷生活的今天,攝影的門檻早已被大大拉低,手機用更多的功能、計算攝影打破對技術的需求,用輕量化的移動影像帶來便利。
目前手機的畫質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出片的要求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的手機,別人拍出的照片總能更動人?
要知道,用相機拍攝時,一些絢麗的照片通常都需要復雜的技巧,而在手機上,可能僅僅是簡單的一個按鍵,那么如果想讓照片更出彩,就要玩轉功能,將工具充分利用。
所以在今天和大家介紹幾個秘密武器,讓手機的影像能力全部挖掘出來,離好照片更進一步。
幫助構圖——輔助線、水平儀
作為攝影技巧,構圖從來都是重中之重,所以拿到手機第一件事,就是把輔助線和水平儀打開,不僅能讓一張照片橫平豎直,還可以利用輔助營造不同的視覺效果。
像居中構圖、對稱構圖、三分構圖,開啟了輔助線后都可以輕松使用出來,降低構圖門檻。
微觀景物——長焦微距
有時不僅只拍攝壯闊的風格,細小的微觀世界也能帶來不一樣的效果。長焦微距憑借可以拍攝微距特寫,既能拍出細節,又能與被攝物保持安全距離。從而 捕捉細節,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正因如此實用,目前各大品牌的頂級影像旗艦幾乎都搭載了這一功能。同時,華為、OPPO、vivo在手機長焦微距中可以調整對焦距離和清晰程度。這兩點都非常重要,畫面的虛化程度決定主體的定位和成像效果。比如這張照片我希望主體更加突出,就增加了畫面的虛化。
在拍攝一些極其微小的物品時,就需要手動對焦上場了,這時候手動對焦會更快速精準。
不必局限思維,微距可以不只拍攝草木昆蟲,這張照片拍的就是一扇玻璃窗戶,但有著波浪一般的紋理,窗外的樹木透出一抹綠色,形成畫面。
打開主體突出,選擇想要的焦點,讓玻璃的紋理更明顯。一扇普通的窗戶也能變得特別。以此類推,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事物,通過功能的啟發,或許都能收獲不一樣的視角。
凝固時間——長曝光模式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想讓飛流直下的瀑布呈現絲綢般的柔滑質感,讓夜間車流化作穿梭的光軌,或是記錄星軌的絢麗痕跡,長曝光模式就能派上用場。
長曝光就是運用記錄光線記錄時間的功能,將一段時間的光影變化疊加在一張照片之中。
如今做得好的手機長曝光功能,除了星軌外都可手持完成拍攝。拍攝起來也非常簡單,選擇合適的場景,進入長曝光模式,點擊拍攝,就可以完成了。
vivo今年增加了調節曝光的功能,并且還可以調用不同的攝像頭,比如在拍攝遠處的流水時就可以用長焦拍攝拉絲流水,想壓低一些車軌的曝光,也可以直接調整。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用的。
畫面曝光——HDR
HDR又叫高動態范圍,這個功能可能不是很引人注目,但是卻決定了一張照片的曝光。
如果沒有HDR功能,當拍攝場景中明暗對比強烈時,要么犧牲暗部,讓亮部正常但暗部死黑,要么犧牲亮部讓暗部可見但亮部過曝發白。HDR通過智能合成,讓一張照片高光不過曝、暗部有細節。
所以在拍攝一些場景時,HDR會幫助你,比如夕陽下的大光比場景,HDR在確保晚霞的同時保留細節。又比如強光下的景物,通過平衡明暗,帶來自然、符合人眼所見的現實,并保留住物品本身的色彩。
當然,如果您想拍攝特殊效果的照片,也可以去關閉,比如我拍攝的這張剪影效果,想讓暗部更暗,我就選擇關閉了HDR功能。
氛圍感秘訣——色彩風格
使用相機拍攝時,從前期拍攝到后期修圖是一個攝影流程。而對于手機來講,追求的是便捷性。手機拍攝的照片,往往會被直接分享到社交平臺,最主要的需求是直出。
所以到了今天,徠卡、蔡司、哈蘇、XMAGE一系列色彩風格都在散發屬于自己的影像魅力。不僅帶來了差異化,還帶來了不同的風格。
拍攝風光時,我可以通過增強天空的藍色飽和度和地景的對比,讓畫面中的山河更有層次感。
人文拍攝時,利用互補色的對比,或冷暖色調的碰撞,又或者明暗對比,來突出畫面的視覺張力。讓想法融入色彩表達。
我不會去評判哪種色彩風格是最好的,畢竟眾口難調。但是目前一些影像品牌的色彩風格的確有不可逆的性質。
比如色彩斷層、暗角等,像暗角或許能增加部分場景的氛圍感,卻并非適用于所有畫面。若風景只拍一次,選錯色彩風格可能就會毀掉一張照片。
今年華為XMAGE色彩風格我給了很高的評價,就是因為有了可以自定義色彩風格。個性色卡和百變調色盤可以控制色溫、飽和度與光影,在拍攝時決定想要的個性色彩強度。根據實際的拍攝場景,在前期做后期的定調,根據題材選擇想要的影調與色彩。
在后期還能重新選擇效果或徹底清除風格,相當于有了“后悔藥”。這種色彩體系值得所有的友商去跟進。
壯闊景觀——全景模式
全景模式能將廣闊的場景全部記錄進畫面當中,比如延綿的山脈,壯闊的草原,連貫性的建筑,當單張畫面拍不下時,全景模式就可以上場了。
開啟后,屏幕會出現引導線或箭頭,提示移動手機,這時保持穩定,手機會自動記錄,不需要專業技巧,這么一張壯觀的照片就完成了。
絢麗星空——星空模式
提到星空拍攝,很多人覺得“高難度”,但現在 vivo、小米、華為等品牌的手機都有星空模式,無需手動調整參數,一鍵即可拍攝。
華為和vivo的星空模式都有三腳架檢測功能,能檢測出是否使用三腳架,檢測成功會增加曝光時間,獲得更好的畫面效果。雖然手持拍攝效果也不錯,但是有條件的話,上三腳架效果會更好。
星芒——大光圈模式
在手機有物理光圈的情況下,可以營造淺景深的效果。同時,當畫面中有點狀光源,使用小光圈可以拍出漂亮的星芒,成片非常夢幻。
捕捉瞬間——閃拍
拍到的優先級永遠是最高的,當我們想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時,可以使用手機的閃拍、抓拍功能。
比如這張鳥群的照片,核心宗旨就是快,快速完成拍攝,定格想要的瞬間。
規整的建筑——蔡司透視矯正
vivo手機搭載的這一功能,對于風光建筑攝影師起到很大幫助。在拍攝城市中高樓大廈等建筑時,尤其是使用超廣角鏡頭且拍攝位置靠近建筑底部時,容易出現近大遠小、上小下大的透視變形,導致建筑線條看起來不垂直。
蔡司透視矯正功能可以糾正這種變形,讓建筑變得規整美觀。即使離得近,也可以將建筑拍的端端正正。
手機里的攝影老師——AI輔助構圖
AI已經從后期走到了前期,vivo已經有了人像的智能構圖,它會告訴你人物應該在畫面的哪個位置,引導你的鏡頭。HUAWEI Pura 80 Ultra有了更廣泛的AI輔助構圖,在拍攝人像、風景,甚至建筑,手機都會告訴你如何去拍,智能選擇焦段和拍攝位置。
對于攝影新手來說,這點非常好,相當于手機會一對一地告訴你如何去拍,手機本身就是你的隨身攝影老師。
改變季節與時間——AI視效
在今天,AI在影像中的運用越來越多了,像后期的智能消除、去除反光、調整表情等等,都是現在手機的基礎配置。
vivo更是可以AI重繪你的照片。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去了日本旅行,提前做計劃的時候確定了下雪天,但是天氣不作美,并沒有下起來。
同行的朋友特別惋惜,因為非常想記錄雪中的景色。這時候我想起了vivo的AI視效,并安利了出來,所以收獲了雪中的效果。這時朋友說了這么一句話,“感謝vivo,不留遺憾”,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講,攝影這件事就是為了獲得紀念意義和情緒價值,不留下遺憾,就是功能在發光發熱。AI是趨勢,當一個好用的工具出現,拍出想要的照片,就是最大的意義。
定格月亮之美—— 月亮模式
很多人都喜歡在夜晚抬頭看向天空,相信出現一輪明月的話,大家都會舉起手機記錄的。月亮有著不一樣的視覺美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形態,滿月、弦月、新月,還有月食、超級月亮等特殊現象,每種形態都有獨特的美。
vivo作為功能最全的影像手機,當然有著拍攝月亮的功能。藝術月亮把月亮和背景合二為一,在相機的“風光” 模式,點擊設置,即可找到藝術月亮選項。可以將月亮與各種背景相結合。
地景月亮是我比較推薦使用的,要知道天空好看看地面,使用地景月亮拍攝時,天空的曝光準確,還能保留地面的景物細節,讓畫面更具意境。
不只是vivo,前幾天我用華為Pura 80 Ultra 的 “望月模式” 拍月亮,基于算法的進步,華為現在拍攝的月亮照片除了能將本體拍清晰外,還能保留背景,和之前的效果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
說到底,手機攝影的魅力就在于用科技降低了技術門檻,讓拍攝者的創造力無限延伸。從輔助線幫我們搭好構圖框架,到長焦微距的微觀時間,從長曝光凝固流動的光線,到規整的蔡司透視矯正等等。功能帶來溫暖有力的影像力量,無論是否有基礎,都讓使用者肆意表達,與影像連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