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學子】第3617期
12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泰國柬埔寨邊境沖突:導火索、影響與前景
沖突背景與導火索
2025年7月24日,泰國與柬埔寨邊境爆發十多年來最激烈的軍事沖突,戰火波及六個邊境地區,雙方動用了無人機、大炮和火箭彈,導致至少14人死亡,其中包括13名泰國平民和1名泰國士兵,另有數十人受傷。
泰國隨即出動4架F-16戰機,摧毀柬埔寨兩個軍事指揮所。
雙方互相指責對方率先開火,泰國稱柬埔寨使用BM-21火箭發射器攻擊泰國領土,柬埔寨則稱泰國軍隊違反協議,率先向柬埔寨開火。
沖突的導火索可追溯至今年5月28日,雙方在三邊交界處(Emerald Triangle)發生短暫交火,導致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此后,緊張局勢持續升級。
6月,泰國總理佩通坦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話內容被泄露,佩通坦稱洪森為“叔叔”并批評泰國軍方,引發泰國國內強烈反彈,導致其被憲法法院停職。
7月23日,邊境地雷爆炸致5 名泰國士兵受傷,雙方召回大使并驅逐對方大使,為7月24日的全面沖突埋下伏筆。
沖突的深層原因源于兩國長達百年的領土爭端,尤其是圍繞千年古寺柏威夏寺(Preah Vihear)及其周邊地區的歸屬。
1962年,國際法院(ICJ)裁定該寺屬柬埔寨,但泰國拒絕接受,周邊4.6平方公里區域的主權爭議持續至今。
2008至2011年間,雙方多次交火,造成至少34人死亡,2013年ICJ重申1962年裁決,但泰國仍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拒絕ICJ管轄。歷史上的殖民地圖,尤其是1904年《法暹條約》留下的模糊邊界,進一步加劇了爭議。
有無必要開戰?
這場沖突的必要性值得商榷。表面上看,雙方因領土主權和民族主義情緒對峙,但爭議區域(如柏威夏寺周邊)面積小,戰略價值有限,主要作為兩國民族主義象征。繼續軍事對抗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大損失。以下幾點表明開戰并非必要:
歷史經驗:2008-2011年的沖突表明,軍事行動無法解決主權爭議,反而導致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2011年沖突造成約20人死亡,數萬人流離失所,顯示暴力升級代價高昂。
外交途徑:柬埔寨已多次訴諸ICJ,泰國雖拒絕其管轄,但雙方2000年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提供了通過聯合邊界委員會談判的框架。東盟的非干預政策雖限制其調解能力,但中國作為雙方共同的合作伙伴,已表示愿意促談,提供了外交解決的可能性。
共同利益:泰國和柬埔寨均依賴旅游業和區域穩定。泰國作為全球旅游熱點,2024年吸引了數千萬游客,沖突若持續,游客信心將受挫,經濟損失巨大。
柬埔寨經濟更脆弱,依賴外資和旅游業,沖突將進一步阻礙其發展。
哪個國家損失更大?
若沖突持續,雙方都將蒙受損失,但柬埔寨可能面臨更大沖擊:
泰國:泰國經濟規模較大(2024年GDP約5000億美元),旅游業占GDP的近20%。
沖突導致邊境關閉、游客減少,可能重創旅游業,尤其是在沖突地區如素林省和四色菊府。政治不穩定也可能加劇,佩通坦被停職已引發抗議,若沖突升級,軍方可能進一步干預政治,威脅民主進程。
柬埔寨:柬埔寨經濟較小(2024年GDP約300億美元),高度依賴中國投資和旅游業。沖突可能導致外資撤離,旅游業受挫,且其軍事力量較弱,難以承受長期對抗。
柬埔寨還面臨國內經濟壓力,沖突可能加劇社會不滿。此外,柬埔寨被指控為跨國詐騙中心,沖突可能使其國際形象進一步惡化。
綜合來看,柬埔寨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和軍事劣勢,持續沖突的相對損失可能更大。然而,泰國因政治動蕩和旅游業依賴,損失也不容小覷。
沖突前景與可能結果
目前,沖突局限于邊境,未全面升級為戰爭。以下是可能的幾種前景:
短期內降溫:雙方均表示無意宣戰,泰國代總理普坦表示沖突未擴散至其他省份,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呼吁聯合國安理會介入,顯示雙方傾向外交解決。中國已表態促談,東盟主席國馬來西亞也呼吁雙方“停火”。若外部調解有效,沖突可能在數周內平息,恢復邊境現狀。
長期低強度沖突:若雙方無法達成協議,類似2008-2011年的低強度交火可能持續,伴隨小規模傷亡和邊境關閉。這將進一步損害兩國經濟和區域穩定,但不會演變為全面戰爭。
外部干預加劇:中國作為雙方的重要伙伴,可能發揮關鍵調解作用。
最可能的結果是短期內通過外交途徑降溫,恢復邊境貿易和人員流動,但主權爭議難以根本解決,未來仍可能周期性爆發類似沖突。
為何爆發十年來最激烈沖突?
此次沖突的激烈程度源于以下因素疊加:
歷史遺留問題:殖民時期模糊的邊界劃分和柏威夏寺主權爭議為沖突埋下伏筆,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加劇對立。
政治不穩定:泰國國內政治危機(佩通坦被停職)削弱了政府應對能力,軍方影響力上升,傾向強硬回應。柬埔寨方面,洪森及其子洪瑪奈需通過強硬姿態鞏固國內支持。
外交失誤:佩通坦與洪森通話泄露事件激化了矛盾,壓縮了雙方妥協空間,導致軍事升級。
近期摩擦積累:5月的士兵死亡、地雷爆炸和大使驅逐等事件,使雙方互信降至低點,擦槍走火迅速升級。
結語
泰國柬埔寨邊境沖突是歷史遺留問題與近期政治、外交失誤共同作用的結果。開戰無必要且代價高昂,柬埔寨可能因經濟和軍事劣勢損失更大。
短期內,外交調解可能促成停火,但領土爭議難以根除,未來沖突風險仍存。中國作為區域大國,將在促談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但需平衡雙方關系以維持公正形象。
最終,雙方領導人需展現智慧,在捍衛主權的同時留有余地,以對話化解百年恩怨,避免親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和為貴,唯有和平才能帶來共同繁榮。
近期發表
匯編 ↓↓↓ 百篇一網打盡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帶你深度游世界】
喜歡就點“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