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最近這國際上的事兒,真是跟坐過山車似的,一天一個樣。中美之間剛有點緩和的跡象,西邊兒俄烏那邊又劍拔弩張。這陣子,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普京沒接到中方的電話,轉頭就琢磨著得見見特朗普了。
澤連斯基(資料圖)
先說說中美這邊,之前打得火熱的關稅戰,突然就有了降溫的意思。雙方達成了90天的關稅和平期,雖然不知道這和平期能不能持續,但至少暫時不那么劍拔弩張了。而且聽說特朗普打算在參加APEC會議之后,跟中國高層會晤,看來是想通過談判解決點問題。這變化不僅影響著中美之間的貿易,對全球的供應鏈和能源市場也有不小的波及,尤其是在稀土、半導體這些雙方都攥著不放的領域,能有這么個階段性的妥協,也算是給后續的合作留了點余地。
再把目光轉向俄烏那邊,特朗普政府的態度也變得有點讓人捉摸不透。以前還說不軍援烏克蘭,現在卻通過北約盟友給烏克蘭送了不少現代化武器,還放了個50天的通牒,說要是俄烏還談不攏,就對俄羅斯及其經濟合作伙伴加征關稅。這招“極限施壓”倒是特朗普的老套路了,可北約國家這么快就響應對俄制裁,也能看出西方陣營里不少人都想趕緊結束這場沖突,只是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主導權和策略,總讓人覺得有點矛盾。
這邊廂,北約也沒閑著,把主意打到了第三方頭上。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直接點了中國、印度、巴西的名,說要是這幾個國家還跟俄羅斯做生意,就等著吃二級制裁的苦,還讓他們“打電話告訴普京”趕緊接受和談。這種把單邊制裁擴到第三方的做法,根本就是在糟踐國際經貿規則,說白了就是想切斷俄羅斯的能源出口路子,順便摸摸中、印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底。
面對北約的威脅,中國的態度很明確。外交部發言人直接表示,堅決反對任何非法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還強調解決烏克蘭危機,只能靠對話談判。中國沒接北約那個“施壓電話”,這背后是咱們在俄烏問題上一直堅守的中立立場,也是在大國博弈里保持戰略自主的清醒,可不能掉進西方設的外交圈套里。
戰場上的情況也是一天一個樣。俄軍在庫爾斯克地區收復后,在烏東集結了16萬兵力,把盧甘斯克、庫皮揚斯克等地都包圍了,看樣子是要決戰了。前線指揮部給普京的總攻計劃也批了,俄羅斯這是鐵了心要掌握戰場主動權。反觀烏克蘭,被逼得只能大規模征兵,甚至都用上了“入室抓人”這種極端招數,可見他們在兵力動員上有多被動,戰場形勢有多嚴峻。
特朗普(資料圖)
雖說特朗普政府批了38億美元的軍援,里面還有“愛國者”導彈和遠程戰術導彈,但美軍內部的報告都承認,烏軍每天消耗的炮彈比美軍產能多得多,西太平洋的庫存都快空了。北約國家的軍工產能跟不上,彈藥儲備也不夠,這點軍援根本沒法扭轉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劣勢。美國國內現在不少人都喊著要“把資源從烏克蘭轉到亞太”,這也能看出西方在好幾條戰線同時博弈,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這倒給俄軍推進攻勢創造了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為啥非得見特朗普呢?首先,外部的制裁壓力實在太大了。美國打算搞100%的關稅制裁,再加上歐盟第18輪制裁,沖著能源、鉆石出口來的,俄羅斯的外匯收入眼看著就要大幅減少,產業鏈也可能斷了。就連印度這些傳統合作伙伴,在制裁壓力下都有點動搖,俄羅斯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所以,跟特朗普見個面,說不定能打破西方的制裁同盟,爭取到一些制裁豁免或者階段性的緩和,給能源出口和金融穩定喘口氣的機會。
再者,中國一直堅持“不選邊站”,雖然這體現了對俄羅斯主權的尊重,但普京也明白,現在中美關系有點緩和,中國不太可能提供超出正常經貿合作的支持。面對北約想“孤立”俄羅斯的圖謀,普京不得不調整外交重心,重新考慮跟美國直接對話這條路。特朗普政府“以談促打”的策略,雖然帶著施壓的意思,但也給俄美在軍控、能源這些領域重啟談判提供了可能。
還有就是特朗普那“交易型外交”,說不定能成為個突破口。特朗普政府給俄烏和談設的“50天期限”,說白了也是想給自己中期選舉攢點“和平締造者”的形象,這跟普京想盡快結束沖突的需求,倒是有點微妙的契合。俄羅斯放出“普特會勢在必行”的信號,一方面是覺得特朗普的務實外交風格可能有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元首會晤,把烏克蘭“永久中立”、東部地區地位這些核心議題敲定下來,別再打長期消耗戰了。
要是普京和特朗普真能達成階段性協議,那美俄歐的三角關系可能就得重構了。烏克蘭說不定會成“緩沖地帶”,北約東擴可能會受阻,歐盟在對俄制裁里受的經濟損失,也會讓他們更依賴美國。但特朗普那“美國優先”的政策,肯定會讓歐洲盟友不滿,北約內部的裂痕可能會加深,這倒給俄羅斯分化西方陣營留了空子。
而中國在這場美俄博弈里,保持著“不介入、不施壓”的中立姿態,這樣既不會卷入地緣沖突,又能為以后斡旋積累信任。隨著中美APEC會晤的預期越來越高,中國可以借著“全球安全倡議”,提出一些包容性的解決方案,推動建立多邊和談機制,在能源、糧食這些領域的合作中發揮“穩定器”的作用,鞏固咱們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特朗普(資料圖)
普京在沒得到中方“電話支持”后轉向特朗普,這既是對現實壓力的妥協,也是主動適應大國博弈規則的表現。接下來的“普特會”,不光會決定俄烏沖突的走向,很可能還會成為美俄關系“破冰”或者“決裂”的轉折點。在全球化這么深入的今天,靠單邊制裁或者軍事對抗,誰也贏不了。只有通過平等對話,構建新的安全框架,才能給這個動蕩的世界帶來點穩定。這既是對政治家智慧的考驗,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