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7月,全球主要地緣風險指數達到近十年新高,國際危機監測中心報告顯示,歐洲、亞洲與中東三地的沖突預警同時亮起紅燈。美聯社、衛報、塔斯社、印度時報等全球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已經被莫斯科夜空的火光、德俄斷交的通牒、中東大使館的爆炸和新德里的強硬表態輪番占據。這一切,折射出世界格局正發生不可逆轉的劇烈變化。
無人機突襲重塑戰爭規則
7月20日凌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上空傳來連續爆炸聲。烏克蘭對莫斯科發動最大規模無人機襲擊,俄國防部證實,一夜間289架無人機被攔截,但有超過200架成功突破防線,直接飛臨市中心上空。多莫杰多沃、謝列梅捷沃、伏努科沃、茹科夫斯基四大國際機場陷入癱瘓,134架航班緊急取消,數千旅客滯留。
衛星數據顯示,襲擊無人機大多采用超低空蜂群編隊,避開俄軍S-400等高端防空系統。每架“FPV”無人機成本不過1萬美元,而俄軍單次攔截所耗導彈價值數百萬美元。俄空軍臨時將米格-29戰斗機改裝為空中高射炮,試圖在城市上空“打蚊子”。一場不對稱消耗戰,將俄軍傳統防御體系撕成碎片。
這一輪襲擊,已非單純的戰術試探。俄烏沖突進入縱深消耗新階段,烏克蘭將戰火燒到俄首都腹地,極大刺激俄民眾安全感。國際分析機構RAND最新報告指出,俄烏戰爭的“后方戰”模式,將促使全球軍備升級傳統向無人化、數字化轉型。
一紙協議廢止,歐洲安全架構全面重組
鏡頭切換到柏林,德國國防部剛剛確認,俄總理米舒斯京簽署命令,正式終止俄德長達29年的《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這份始于冷戰后和解期的文件,如今在豹2坦克馳援烏克蘭、金牛座導彈列裝基輔的背景下,成為“歐洲最后一張遮羞布”。
德軍常駐立陶宛的4000人裝甲旅已成定局。立陶宛緊鄰加里寧格勒,德俄距離只剩一水之隔。德國防長皮斯托利烏斯7月中旬的講話直言:“如果俄羅斯進攻北約,德軍將直接開火!”德方的強硬表態與俄方的果斷脫鉤,徹底粉碎了歐洲安全緩沖帶。
能源板塊同樣劇烈震蕩。北溪-2管道炸毀后,德國被迫重啟煤電,2024年通脹率飆升至8.5%。俄方喪失40%的歐洲能源出口收入。歐洲理事會最新會議紀要稱,“俄德合作消亡,標志歐俄關系進入全面對抗時代”。這一切,預示著冷戰后歐洲安全架構的坍塌,地緣風險迅速外溢。
中東火藥桶再度點燃
7月下旬,巴格達“綠區”突然傳來爆炸巨響,美駐伊拉克大使館外交支持中心發生被稱為“可控爆炸”的事件。美國國務院三緘其口,白宮也未做任何正面回應。爆炸發生前一天,美國才剛剛取消對駐伊外交人員的撤離令。多家中東媒體與英國路透社分析,這絕非巧合。
據伊拉克內政部披露,過去一年美駐伊機構已遭遇超過200次火箭彈和無人機襲擊。胡塞武裝頻繁放話威脅,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滲透力顯著提升。此次爆炸后,駐伊美軍加強了戒備,多國駐伊使館也啟動緊急預案。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分析師指出,“巴格達的爆炸是美國中東戰略正面臨新一輪壓力的信號彈”。
美國總統拜登在隨后的國安會議上,將中東地區劃為“全球風險最高板塊”。五角大樓最新數據顯示,美軍在中東的部署壓力已逼近2014年“伊斯蘭國”危機高峰。美國在歐洲、亞太和中東三線作戰,戰略資源被嚴重分散。
能源安全與地緣平衡的極限博弈
印度的表態,成為7月全球能源市場的最大變量。新德里外交部在公開回應北約秘書長批評時,罕見強硬:“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我們最高優先級。”據國際能源署(IEA)7月月報,印度購買的俄羅斯原油已占俄總出口的35%,且主要為“折價油”,平均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25%。
印度采購俄油后,轉化為成品油出口歐洲,僅2025年上半年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長220%。印度財政部數據顯示,能源進口結構改善下,通脹率控制在6.8%。但美國最新制裁威脅讓新德里如履薄冰。特朗普團隊7月提出,若俄烏50天內不實現停火,將對俄征收全面關稅,對俄貿易國施以“次級制裁”。印度央行預測,一旦美方動真格,印度通脹或破7%,GDP增速跌至4.8%。
這場能源博弈背后,是印度試圖在美俄之間維持脆弱平衡。既要與美國保持“印太戰略伙伴”地位,又不能丟棄俄羅斯這一能源和軍工“老朋友”。印度多極化夢想,正被歐美單極規則不斷擠壓。
技術、聯盟與信任斷裂
一系列事件的連鎖反應,遠非表面所見。美國和西歐盟友間的戰略分歧正在擴大。英國與法國正積極推進“非美情報共享網絡”,加拿大則因貿易與制裁分歧公開威脅退出“五眼聯盟”。歐盟理事會最新公報直言,傳統跨大西洋聯盟“正在經歷自冷戰以來最深刻的信任危機”。
俄方在軍事技術受限下,加速國產芯片、無人機和反制電子戰系統研發。烏克蘭則借助美歐軍事援助,持續升級戰場無人化、數字化水平。全球軍工供應鏈被迫重組,能源、糧食、關鍵礦產資源的地緣爭奪日益激烈。
中東、東歐、南亞三地的沖突風險同步上升。聯合國難民署7月數據顯示,受俄烏戰火影響,2025年7月歐亞地區新增難民突破150萬,莫斯科機場地板上蜷縮的旅客、基輔被導彈擊中的居民、孟買上班路上為油價發愁的工人,成為世界新秩序劇烈震蕩的縮影。
全球多極化的現實考驗
世界銀行最新研究指出,2025年下半年全球GDP增速預期下調至2.5%,主要受歐亞地緣風險、能源價格波動和供應鏈緊張影響。全球秩序的裂縫已難以用傳統手段彌合。
莫斯科機場的無人機殘骸,柏林會議桌上的斷裂協議,巴格達夜空的火光,新德里市場上的浮動油價,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現有國際規則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專業分析認為,全球“多極化”并未帶來穩定,反而在大國零和博弈、聯盟分裂、資源爭奪中加劇了不確定性。
參考資料:俄對烏大規模空襲致17死傷 莫斯科遭大批無人機襲擊 數千乘客滯留機場
2025-07-21 22:26·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