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版圖上,深圳始終以“敢為天下先”的姿態站在發展前沿。作為大灣區黃金內岸的核心城市,這里不僅聚集了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更密布著從實驗室到產業園的創新鏈條,每年都有無數年輕人奔赴而來,在這片沃土上尋找成長的機遇。
而在這樣一片崇尚實干與創新的土地上,一所深耕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校正悄然迎來新的發展節點,它的每一步變遷都牽動著許多人關注的目光。
這所高校正是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而不少人關心的“是否為本科院校”這一問題,如今已有了明確答案——今年,它首次開啟本科招生,正式邁入本科教育的新征程。坐落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核心區域,這里的地理位置堪稱得天獨厚:步行可達大運中心,周邊環繞著多所國際高校,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更難得的是,深港科技園、AI小鎮等產教融合示范區近在咫尺,為學生搭建起從校園到產業的天然橋梁,這樣的區位優勢,讓每一個走進校園的人都能感受到科技與教育碰撞的活力。
作為一所以信息命名的高校,專業特色鮮明。54個專業中45個與信息產業強相關,形成4個國家級、6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擁有20個國家級建設專業。在“金蘋果”2024高職專業及專業群排行榜上,10個專業全國第一、35個專業躋身全國前十。專業覆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門領域,為學生在信息領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這份信息特色,更體現在對技術浪潮的精準錨定。當時代呼喚軟件技術、移動通信等前沿方向,學校便高標準建設起軟件技術、移動通信、集成電路等11個重點專業群,還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讓全專業實現AI+賦能。
學生在學習時,既能接觸到信息領域的經典知識,又能緊跟技術迭代節奏,理解最新技術在實際場景的應用邏輯。“信息”二字,不只是校名里的標識,更成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最硬核的競爭力標簽,助力他們在數字浪潮中找準位置、破浪前行。
產教融合是這所高校的另一張亮眼名片。學校與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構建“四融”機制,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成立全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教融合共同體,攜手華為打造工業軟件產教融合共同體。此外,還與騰訊、開源鴻蒙等頭部企業共建四大高等工程師學院、16個產業學院,實現課堂與產業、校園與職場的無縫對接。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接觸產業一線需求與前沿技術,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產教融合的推動下,學校還通過“十共”機制,推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辦學,建設“校中廠”“廠中校”模式的產教融合育人平臺。學生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或是和企業合作開發應用程序,或是為科技園區提供技術支持。這些真實實踐,讓學生畢業前就對行業運作有直觀認知,“在做中學”打破理論實踐脫節壁壘,把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就業筑牢根基,也讓產教融合真正成為人才培養的“助推器”。
從大灣區的創新沃土中走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以首次本科招生為新起點,用鮮明的信息特色、深度的產教融合和扎實的就業育人,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平臺。
對于那些渴望在信息技術領域深耕、希望在深圳這片熱土上實現價值的年輕人來說,這所高校的每一個特點,都藏著成長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