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的這個夏天,絕對是個矛盾體,大學生隊加時逆轉進了大運會決賽,國家隊這邊卻主場輸日本,宮魯鳴成了“背鍋俠,全網點贊回懟一片,此消彼長,話題直接拉滿,這場兩條線的對噴,說到底還是中國女籃到底怎么走、誰能帶隊破局的老問題,眼下這現實比任何口號都扎心。
先說說這場大運會半決賽,實打實的“爽文劇情,打波蘭,常規時間咬到62平,加時還一度落后,結果田媛媛連砍7分,71-67掀翻對手,場面那叫一個跌宕,關鍵球全靠年輕人頂住,陳玉婕24分6籃板,劉禹彤、唐子婷各14分,田媛媛加時的爆發直接救命,這種比賽場景,真不是說說就能復刻,上一場對日本她末節14分,這會兒又站出來,多少有點命里帶“主角光環,但你要說全靠命硬也不現實,李筍南的戰術調度和臨場應變,確實撐起了底氣。
但問題也來了,同樣是中國女籃,為什么大學生隊能逆轉、能拼到底,國家隊反而成了“吐槽對象,宮魯鳴這個名字,成了籃球圈對噴的焦點,1957年生、經歷過無數風雨,他經驗肯定有,履歷也不差,可這波亞洲杯半決賽主場輸日本,81-90,后場失誤、外線不準、防線頻頻漏人,網友一句“思路老化,直接把鍋拍在主教練頭上,說到底就是對他戰術和用人的不信任,尤其是對比大學生隊的那股子沖勁和韌勁,國家隊的“慢熱和“死板就格外刺眼。
這事兒要拆開說,大學生隊這撥人,基本都是00后,日常還得上學,能打出這種團隊感和執行力,說是“草根逆襲也不為過,李筍南從基層干起,風格務實,強調防守和團隊,從小組賽一路三連勝,打葡萄牙、羅馬尼亞、巴西全是大比分過關,半決賽遇到波蘭才遇到真硬仗,落后不慌、關鍵時刻有人站出來,這波氣質其實比成績更讓人服氣,田媛媛、陳玉婕這些人,未來大概率都能進國家隊,起碼從能力和心態看,沒啥大短板。
反觀國家隊,宮魯鳴回歸,說是“重建,也說是“救火,但現實給了當頭一棒,熱身賽還能贏波黑、印尼,真到亞洲杯半決賽就暴露短板,三分6中23,命中率低得發指,王思雨、韓旭這些核心狀態起伏大,雙塔磨合慢,外線防守根本壓不住日本的推進,網友說這叫“擺爛,宮魯鳴想用新人張子宇,結果上場時間有限,防守老是被點名,外界直接質疑你帶新人還是擺樣子,選人用人都沒說服力。
更扎心的是,銅牌賽大勝韓國,101-66,看起來很解氣,但第三名對于中國女籃來說,只能算是及格線,衛冕目標直接泡湯,宮魯鳴賽后說“需要時間,但這理由球迷根本不買賬,尤其是和大學生隊的逆襲一對比,國家隊的壓力簡直成倍放大,社交平臺上各種下課呼聲、質疑戰術保守的聲音沒斷過,輿論壓力直接拉滿。
你說巧不巧,大學生隊的勝利,不只是靠單點爆發,而是團隊運轉和臨場執行,這跟他們平時訓練和選拔有關,國內高校這些年人才儲備明顯提升,陳玉婕在WCBA山西隊,劉禹彤內線對抗進步大,唐子婷防守強硬,這批年輕人不怵大場面,能咬下逆風球,反觀國家隊,雖然集中了最頂級的職業球員,但一到關鍵場次,節奏一亂、球權分配一出問題,整體就崩,宮魯鳴的老派思路,真的擋不住當下國際女籃的變化。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宮魯鳴一無是處,68歲的經歷、帶隊拿過亞錦賽冠軍、見識過大賽風雨,這些都不是吹出來的,但現實是,國際女籃的節奏和打法早變了,速度、空間、外線投射都成了主流,宮魯鳴還在講“點衛短缺“需要時間磨合,聽起來很有道理,但落地總慢一拍,球迷嘴上不饒人,其實是對未來沒信心,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現在看,大學生隊的逆轉進決賽,算是給女籃體系敲了警鐘,別光盯著成績,青年隊的潛力和執行力才是未來出路,李筍南的隊伍靠團隊和關鍵球員爆發,打出了中國籃球難得的韌性和創造力,國家隊這邊,重建路還長,宮魯鳴的經驗也許能幫帶新人,但如果再不調整思路,恐怕很難帶隊翻身。
所以這事說到底,擺爛和破局就差在一點——你是不是真敢用新人、真重視團隊,還是繼續靠“經驗主義混天數,大學生隊和國家隊的反差,正好給所有人提了個醒,中國女籃的未來,不靠喊口號,也不靠“老帶新這點套路,得靠體系、靠執行、靠一批敢打敢拼的年輕人,等到決賽打美國,無論結果如何,這波逆轉已經證明了一點:女籃要進步,得真刀真槍地拼出來,別再一味擺爛、對噴,誰能帶隊破局,球迷一眼就能看明白,這才是中國籃球最該面對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