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18日上午10時左右,國民黨兩架RF-101偵察機進入廣東省。10時12分,駐廣東興寧機場人民解放軍空18師的高長吉接到了起飛命令,指揮部要求高長吉駕駛殲-6戰機準備升空迎戰。
這場戰斗是載入史冊的“三一八”空戰,高長吉在執行此次任務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因為特殊情況他在執行任務違法了建國后毛主席曾經對空軍作戰的規定,導致事后高長吉雖然是立功了,但是對他是該嘉獎還是處分部隊首長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最后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主席一錘定音才有了定性。23年后,1988年高長吉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接到上級命令后,高長吉很快就駕駛戰機飛到了9000米的高空。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高長吉準備好好殺一殺蔣軍的銳氣,他抖擻著精神,專心等待命令。
10時23分,地面指揮人員報告發現兩架RF-101偵察機,飛行高度為8500米。初步判斷這兩架偵察機是從靖海方向竄入大陸,目的是偵察汕頭機場。
接到指揮部的消息后,高長吉進入備戰狀態,按照的以往的作戰方式,高長吉需要駕駛殲-6戰斗機“咬”住敵方偵察機的尾巴,因此,高長吉必須時刻準備下降高度,對敵機進行“猛撲”。等了一會,高長吉沒能看到敵機的影子,指揮部的消息也中斷了。
對各式飛機都了如指掌的高長吉很快就識破了這是敵機的詭計,為了躲避我軍雷達系統的監測,敵機往往會把飛行高度降低到200米~500米,但是偵察機的任務主要是進行偵察,如果持續低空飛行就無法進行偵察行動,高長吉判定敵機勢必會再把飛行高度提高。因此,高長吉駕駛殲-6戰機爬升到了11000米的高度,他等待著敵機的到來。
果不其然,10時35分,高長吉收到消息:“注意,敵機在你機身后側2000米處。”
敵機飛行員先看到了高長吉的機身,偵察機和戰斗機自然是無法抗衡的,自知實力不行的敵機飛行員掉頭準備逃跑,他們長機在前,僚機在后,一前一后的飛馳著。眼看到嘴的肥肉就要跑了,高長吉可不答應,他操縱駕駛桿,發起追擊。
RF-101偵察機是美國麥克唐納公司制造的超音速偵察機,飛機上裝配6個航空相機,可以全方位的進行拍照偵察,被譽為“西方戰略眼睛”。因為該偵察機可超低空飛行,且飛行速度極快,最大時速達1900公里,人們認為RF-101偵察機有上天入地的本領,雷達看不到它,高炮夠不著它,飛機追不上它,導彈更是瞄不準它。
1959年7月,美國援助下,臺灣國民黨蔣軍開始對 RF-101 A型偵察機進行改裝。截止到1959年 10 月,蔣軍已經裝備了4架該型飛機,該機也成了蔣軍對大陸實施航空偵察的主要準裝備。除此之外,美軍還對蔣軍飛行員進行了專門的培訓,蔣軍飛行員熟練的掌握了RF-101偵察機的駕駛方法。
當時我軍殲-6的最高飛行時速是1490公里,由于作戰裝備的性能不同,高長吉所駕駛的戰機沒能迅速的追上敵方偵察機。
有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抱怨環境條件,鐵血戰士高長吉怎會同意敵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呢,他操縱戰機不斷加速。一旦飛行速度超過上限,飛機就會出現劇烈的顛簸,高長吉感到身體在不住的顫抖,這是加速帶來的反應,此時過載更是達到了負2.5G以下。過載達到負數時,飛行員血液上升到頭部,顱內壓力增加,進而產生一系列痛苦的反應。
在加速的過程中,高長吉覺得頭暈目眩,眼睛昏花,但是,無論身體的感受是怎樣的,高長吉的信念都是十分堅定的,他一定要追上敵機。
在逃生意識的驅使下,敵機也開始瘋狂加速,由于雙方都進行了加速,二者之間的距離并沒有迅速縮短。眼看著敵機即將消失在眼前,高長吉心有不甘的做著最后的嘗試。不幸的是,敵機還是消失在了視野里,高長吉失望極了,他急切的希望能抓住敵機,但是依照當時的情況看,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1966年,趙德安、麥賢得、高長吉
就在高長吉萬念俱灰的時候,蔣軍的僚機又折了回來,出現在了距我軍戰機1200米的前方。高長吉大喜過望,他隨即對蔣軍的僚機展開猛烈攻勢,僚機駕駛員突然意識過來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操縱偵察機做出躲避動作,高長吉則見招拆招。不按照直線飛行會導致戰機的速度下降,追擊了一段時間后,殲-6戰機還是沒能“咬上”蔣軍的偵察機,二者之間還是有600米左右的距離。
可這時,駕駛偵察機的敵機飛行員開始有所放松,因為他馬上就要飛過大陸的海岸線,只要飛過海岸線,我軍戰機就無法繼續追捕自己了。我軍地面上的指揮員都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大家預料這次行動終究是要以失敗告終了。
然而,高長吉的戰機并沒有出現減速的現象,也沒有出現要折返的現象,指揮部的沈科副師長立刻向高長吉發出指示:“高長吉,你要干什么?上級命令,戰機不能出海!如不能擊落敵機,就馬上返航,不然就是違反軍令!”
情況危急,高長吉來不及思考太多,他只有繼續追擊。看著戰機繼續朝著海岸線飛行,指揮部向高長吉發了第二次指示:“不要違抗軍令”。高長吉回復道:“誰定的禁令”。對方答:“毛主席!”
毛主席
1958年,為了阻止美國要把臺灣問題等屬于中國內政的問題上升為國際問題,毛主席親自指揮了金門炮戰,對據守在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猛烈的攻擊。隨后,毛主席撰寫了兩篇國防部長文告,先后提出暫停炮擊7天和單日打、雙日不打的辦法。除此之外,毛主席還下令禁止我軍的戰斗機出海和蔣介石軍隊交戰,這是毛主席靈活運用斗爭策略的體現,這些策略的實施極大的改變了東南沿海的局勢,迫使美國放棄“兩個中國”的陰謀,推進中美雙方談判進入新的局勢。
截止到1965年時,我軍戰機不跨越海岸線和蔣軍進行交戰的禁令仍然生效。
高長吉面臨著一個考驗,他要么放棄追擊,讓敵人順利逃脫,要么就繼續追擊,繼續追擊后所面臨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沒能擊落敵軍偵察機,那么自己就要遭受失敗的打擊和軍事法庭的審判;另一種是擊落了敵軍偵察機,那么自己依然要面臨著軍事法庭的審判。
從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高長吉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追擊,自己是按照命令行事,行動失敗了和自己的關系也不大,沒人會追究自己的責任。可是,想起自己從軍時的信念,想起自己訓練時的辛勞,想起戰友犧牲時的情景,高長吉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屈辱,他覺得用自己的仕途或是生命換取一架敵機偵察機是值得的,哪怕被送上軍事法庭,哪怕要接受世人唾罵,他也不會后悔。
做出選擇后,高長吉果斷加速,沖出海岸線,雙方的距離縮小到了450米左右,這已經是在航炮的有效射程內。高長吉調整好位置,鎖定敵機,準備發射,殲-6配備的是3門NR-30航炮,口徑30毫米,射速900發/分。
在按下發射鍵后,高長吉駕駛的殲-6連續向敵機發射了70多枚炮彈,這些炮彈打得敵機無處可逃,霎時間,偵察機就墜落進了大海。
看著敵機墜落,高長吉興奮得難以自已,他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這種場景實在是令人振奮,什么仕途,什么功名,他都顧不上了。作為一名空軍,駕駛戰斗機英勇殺敵就是最自己的天職,高長吉來不及思考太多,他迅速返航。
10時50分,高長吉駕駛殲-6降落在汕頭機場。一下飛機,高長吉就迫不及待的向戰友分享勝利的喜悅,可戰友們的臉上都浮現出了復雜的表情,大家一方面為這次行動的勝利感到開心,另一方面又擔心起高長吉的命運。
不管怎么說,高長吉擅自飛越海岸線已經違背了毛主席的禁令,按照規定,高長吉要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高長吉有功又有過,師領導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只能按照規定對這件事情作了上報。
誰曾想,得知高長吉的戰績后,毛主席卻十分高興,他笑著說:“高長吉打得好,要予以嘉獎,拘泥于條條框框而畏首畏尾,我們還怎么能打勝仗?”
得知主席的態度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空軍18師為高長吉舉辦了一場慶功宴,他的事跡也被越來越多人知曉。
這件事情過后,空軍總部對高長吉進行了特殊培養,高長吉的仕途也從進入了一路高升的態勢,他先是被授予空18師飛行大隊副大隊長的職務,而后又被提拔為軍區副軍級調研員。
1988年,高長吉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由于長期的飛行,高長吉的身體出現了很多問題,1991年,他不得不選擇提前退休。
高長吉離開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但是他用行動給我國的空軍事業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危急關頭,舍棄個人的利益,保全國家的利益,作為一名空軍,高長吉把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空軍事業,他能接受審判,能接受犧牲,唯獨無法接受敵機在我們的國土上飛行。高長吉是一名合格的空軍戰士,他的事跡值得我們傳頌,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是吾輩的楷模,是人民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