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起,1955年9月8日出生在北京,那時候北京還是老樣子,四合院多,生活簡單。他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家里人也沒反對,讓他試著往這方面走。他長大后想考藝術學校,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都試了,還投了軍隊的文工團,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和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可惜都沒中選。之后,樊志起選擇了干點別的養活自己,開舞蹈班教人跳舞,還在樂隊里打架子鼓掙錢。這些活兒讓他保持了對藝術的接觸,也攢了點經驗。
到1983年,他28歲了,終于有個機會。央視拍短劇《無名的花》,朋友推薦他去試鏡,結果中了,還拿了主角。這部戲讓他進了圈子,導演覺得他有潛力,又介紹他去別的劇組。從那以后,他一步步接戲,慢慢在演藝界站穩腳跟。他長得端正,適合演正派中年人,尤其是歷史劇里的角色。1989年,他演了《莊妃軼事》里的多爾袞,這部戲讓他拿了第二屆“東北風”杯最佳男配角獎。獎項對他來說是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角色本身。他在劇里把多爾袞的復雜性演出來了,觀眾看后記住那個形象。
1991年,央視為紀念岳飛遇害850周年拍了《滿江紅》,樊志起演岳飛。這部戲影響力大,到現在還有人看。他把岳飛的剛正演得讓人信服。接著1992到1993年,他加入《三國演義》劇組,演蜀漢將軍姜維。這可能是他最出名的角色了,姜維的忠義和悲壯,他把握得準,觀眾一看就覺得對味。1994年,他演了《昌晉源票號》,這部劇后來拿了第15屆中國電視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三等獎。他在里面演關鍵人物,貢獻不小。
1995年,他參演《黃齊生與王若飛》,演王若飛,這部戲獲了第四屆“五個一工程”優秀電視劇獎。進入2000年后,他的戲更多了。2001年演《不惑之年》里的劉樹生,這劇拿了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連續劇獎。2002年和吳剛合作《祥符春秋》,演石俊卿。2003年這部戲獲第23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三等獎。2004年,他演了《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里的劉熙,還演了《強渡嘉陵江》里的徐向前。2005年參演《爭霸傳奇》里的吳子胥,和陳坤、馬德鐘搭戲。他總是在歷史劇里發力,因為他適合那種穩重感。
2006年,他和林心如合作《大理公主》,演段沐海。同年還演了《罪之緣》里的陶景文。2007年,趙寶剛導演的《夜幕下的哈爾濱》里,他演盧運啟,和沙溢合作。還有《我們生活的年代》里的趙振庭。2008年,和楊立新合作《漕運碼頭》里的徐良年,還演了電影《遙遠的諾鄧》里的黃乃吉,這片子2010年拿了第15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敘事電影獎。2009年,他演了《內線》里的張馳,導演是尤小剛。同年還演了電影《秀水街》里的李大民,和《西游記》里的太上老君。他一生拍了上百部戲,常和王扶林、尤小剛這些導演合作。
樊志起沒上過正規表演學校,但靠自學和經驗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拍戲認真,下了戲還研究劇本,琢磨角色細節。他喜歡幫新人,年輕演員問他問題,他總耐心指點,不擺架子,一起討論怎么演好。他覺得地位不重要,角色演好才關鍵。
2010年年初,樊志起在博客上說身體有點問題,要休息幾天,但沒細說。他怕粉絲擔心,繼續拍《內線》。其實那時他已經查出癌癥晚期,具體是胃癌。他每天吃十幾片止痛藥來緩解疼,堅持去片場。劇組里沒人知道他的情況,他瞞著大家。
他和導演尤小剛有過分歧,那天他想請假,但尤小剛不同意,兩人爭了會兒,他還是妥協了。拍完后回家,幾個小時后就走了。2010年4月18日,他因癌癥去世,55歲。他的離世很低調,沒馬上公布。直到10月,尤小剛在公開場合證實了這事,大家才知道。消息一出,觀眾很震驚,因為很多人還以為他健在。他的家屬也沒第一時間說,或許是為了私下處理。
樊志起一生沒大紅大紫,但角色深入人心。他從沒考上學校,到自學成才,再到拍那么多戲,靠的是堅持。癌癥來時,他選擇完成最后一部戲,這點有爭議,有人說太拼了,有人說敬業。為什么吃那么多止痛藥?因為晚期癌細胞擴散,疼得受不了,但藥只能暫緩。半年后消息傳開,粉絲才反應過來,紛紛重看他的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