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墳墓被挖開,軍官們將其從水晶棺中抬了出來,迅速剝去他軍服上的金紐扣,換上銅紐扣,隨后將他裝入一口普通棺材,這到底怎么回事?
斯大林去世8年后,赫魯曉夫下令,將斯大林從水晶棺中移走,另外葬在不起眼的小角落。
這個決定高票通過,對此感到疑慮的只有3人。就連這3人也不敢提出反對,只能用棄權表示出一點兒不贊同。
從1956年開始,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用了8年時間才將這一行動推到高潮。
遷葬斯大林的行動,是一個時代改頭換面的象征,赫魯曉夫終于將斯大林從圣壇上去趕下來。
從挖開墳墓到放進簡易的墓穴,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1個小時。
斯大林從蘇聯萬眾敬仰的列寧墓中銷聲匿跡,不過他在赫魯曉夫心中留下的印記,恐怕是赫魯曉夫想忘記也無法忘記的。
赫魯曉夫曾是斯大林狂熱的追隨者,他迫切地抓住一切機會,在斯大林面前表現自己。
想要贏取斯大林信任的人太多了,從礦區出來的赫魯曉夫,只不過是不起眼的一個小角色。
蘇聯內部斗爭激烈,赫魯曉夫熱情地投入其中。當時他在莫斯科的工業學院學習,不過校園內熱火朝天的氛圍,讓赫魯曉夫沒有了學習的勁頭。
在那些人潮洶涌的辯論中,總能看到赫魯曉夫擠在前排的身影,他的積極表現為自己贏得了一次機會,赫魯曉夫被提拔為學院的黨支部書記。
這成為赫魯曉夫政治命運的轉折點,在學院里,他認識了黨支部的阿利盧耶娃。阿利盧耶娃是斯大林的妻子,借由這層關系,赫魯曉夫在斯大林面前露了臉。
除了積極參與黨內活動,表現自己對斯大林狂熱的支持,赫魯曉夫對阿利盧耶娃竭力討好。
在阿利盧耶娃的印象里,赫魯曉夫是一個充滿熱情和活力的青年,對斯大林有熱忱的向往。
斯大林沒少從阿利盧耶娃這里聽到赫魯曉夫的好話,久而久之,他也逐漸對赫魯曉夫看重起來。
赫魯曉夫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極強的活動能力,他的行動力和一張三寸不爛之舌,讓他在工作中十分突出。
只要有赫魯曉夫在,斯大林不需要費力吆喝,赫魯曉夫會喊到聲嘶力竭,為斯大林搖旗吶喊。
不過這種強烈的情緒有時也有會變得歇斯底里,每當赫魯曉夫“上頭”的時候,他就會失去理智,不管不顧地展露出他的粗鄙。
人人都知道,就連赫魯曉夫自己也承認,缺乏文化素養和理論知識,是赫魯曉夫最大的短板。
斯大林看重赫魯曉夫工作起來的熱情,同時鄙夷赫魯曉夫的野蠻。即使將赫魯曉夫提拔到高位,斯大林依然沒有尊重過赫魯曉夫的品格。
在蘇聯高層的私下聚會中,斯大林經常要求赫魯曉夫出來跳舞給眾人取樂。
身材圓滾滾的赫魯曉夫,不管心里有多不情愿,都要帶著笑,在眾人的哄笑中跳得滿頭大汗。
平日里就是這樣的相處,斯大林自然也沒有將赫魯曉夫納入到核心名單中,在他的預料中的繼任里,從沒有斯大林的名字。
赫魯曉夫在斯大林面前,一直是小心翼翼的,他甚至曾為了給兒子求情向斯大林下跪。
越是畏懼,越是無法隨心所欲展露出的自己的不滿,多年來赫魯曉夫積攢了許多怨氣。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魯曉夫過往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他否定斯大林,丑化斯大林,將斯大林過去制定一切推翻,成為赫魯曉夫在任時的主流。
1961年,這些“發泄”達到頂峰,赫魯曉夫召開了投票,要將斯大林從列寧墓中遷出來。
這場秘密行動被稱為“落葉”,赫魯曉夫要清理斯大林時代最后的余暉。
所有參與行動的官員都要求嚴格保密,他們制定了一個掩人耳目的方案,趁著夜色將紅場圍了起來。
經過特殊防腐處理的斯大林遺體,看上去依然和死去時一樣,官員們打開水晶棺時忍不住晃神。
他們換下斯大林軍服上的金鈕扣,摘掉英雄勛章,將紐扣替換為沒有光澤的黃銅紐扣,然后將斯大林抬到一具普通的木制棺材中。
連月光都照不到那個角落,斯大林就被安葬在那里,沒有頭銜和夸耀,只有一行簡單的姓名和生卒年,這就是斯大林長眠的地方。
參考資料:斯大林遺體為何突然從列寧墓中遷出?——中新網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