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等待收割的稻田。桂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當前,桂平市早稻收割工作已全面展開,晚稻栽種同步推進。廣袤田野上,收割機來回穿梭,馬達轟鳴;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緊張有序地進行收割、晾曬、插秧等農事作業,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雙搶”景象。
在木樂鎮聯堂村的稻田里,一派現代化收割的場景映入眼簾。種植大戶霍羿丞正指揮著數臺大型收割機在金黃稻浪中穿梭作業,農機手們憑借精湛技藝,精準控制收割機的行進速度、割臺高度和脫粒裝置,在高效完成收割任務的同時,將機收損失率降到最低。
木樂鎮種植大戶霍羿丞說:“7月15號開始搶收,投入了13臺收割機,7臺拉糧車,一共搶收了280多畝地。收成要比往年好,早稻我們主要就種雜交水稻和絲苗米兩個品種。”
糧食豐收不僅體現在收割環節,更離不開產后服務與全鏈條管理的高效保障。在石咀鎮海永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數臺烘干機全速運轉,將剛剛收割脫粒的濕稻谷快速烘干至入庫標準。
收割現場。桂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早稻搶收與晚稻搶種緊密銜接,是保障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據了解,目前桂平市已組織3000多臺農業機械開展搶收搶種工作,及時完成早稻收獲并栽種晚稻,同時做好田間管理,為晚稻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桂平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周銘德說:“現在桂平市已經進入早稻的收割高峰,總共投入了1800多臺收割機,到目前為止,全市的收割面積,已超過播種面積的60%了,預計月底前能夠基本完成收割。”
豐收答卷的背后,是政策紅利與農業科技的雙重賦能。近年來,桂平市在厚祿、社步、南木、木樂等19個鄉鎮,創建90個水稻增穗綜合技術示范基地,示范面積達3萬畝,輻射帶動該市7.75萬畝水稻應用增穗技術。從政策落地到科技護航,桂平市用實實在在的舉措,筑牢糧食安全根基,讓豐收的喜悅浸潤潯郁大地。(禤綿鈞 陳曉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