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政府又開始瞎嚷嚷了,美財長在采訪中居然公開要求中國不許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的石油,理由僅僅是為了維護美國利益,這管得也太寬了吧。
咱中國可不是好欺負的,在美國財長發出警告后,中國直接和俄羅斯、伊朗開了個會,這舉動對美國來說猶如一記重擊。
你說他們這么變著法地搞,到底圖啥呢?這對國際局勢的走向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美國算盤精,中國這次劃死線
在美國那些搞戰略的精英眼里,這步棋自以為下得漂亮極了:把一個簡單的經濟買賣問題,硬是拔高成了站隊選邊的“戰略問題”。
邏輯很簡單:只要中國稍微猶豫一下、不立刻表態,他們就能拿著放大鏡炒作,說中國“搖擺”“心虛”,再在輿論場上逼壓一波。
他們心里估計想得很清楚:中國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需要保住出口市場,那就只能向美國低頭,為了生意不得不“舍棄俄羅斯”。
這一步一旦走出來,俄羅斯斷油、經濟受挫,伊朗進一步被孤立,美國不用開一槍敵人就自亂陣腳,簡直一箭三雕。
這一套算盤的核心是美國對自身地位的迷之自信,他們覺得:憑借美元的霸權、全球金融話語權和過往幾十年的慣性,只要我喊話,全世界就得排隊聽命。
誰不服經濟制裁伺候,技術封鎖跟上,多年來這一套的確奏效過不少次,所以這次他們也默認中國只能“配合”,在他們的設想中北京頂多抗議幾句,最后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乖乖低頭,但這回他們看錯了。
就在美國政客還在放話放狠,北京的回應已經快刀斬亂麻般甩了過來,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立場鮮明,話說得又硬又直:中國跟誰做生意,是中國自己的事,別人沒資格插嘴。
他還點名批評美國搞“長臂管轄”,意思很清楚,你家的規矩不代表全世界得照著走,最重的一句話是:“希望美方不要把經貿問題和其他議題混為一談。”
這可不是普通表態,是直接回擊美國“攪局式博弈”的試圖,美方想把經貿當成敲打中國的新工具,北京直接把這套小算盤踢翻了。
中國明確劃線:主權歸主權,貿易歸貿易,你想混著說、套著打我們不吃這一套,這不只是一次表態,更是一種定調,把美國試圖搶占的“話語高地”和“道義制高點”,直接掀翻了個底朝天。
中俄伊組局,不跟你玩了
如果說外交部發言人那番話是“定規矩”,那接下來的動作干脆就是把美國的棋盤給掀了,就發生在二十二號,一條來自德黑蘭的新聞震了一地眼鏡:中俄伊三方代表齊聚一堂,直接把局勢反轉了。
就在前一天,美財長才在電視上威脅我們不能買俄羅斯的油,第二天中方就和俄羅斯、伊朗坐一桌談合作。
這時間卡得精準,這地點選得講究,這三國的組合,那信號直接寫在臉上:美國逼我們選邊,那我們干脆就“組隊”告訴你答案。
這節奏快得連華盛頓估計都沒反應過來,昨天你還在搞輿論壓力,今天我就公開站隊,而且是跟你點名制裁的兩位“老對手”正面對線,這不是被動回應,而是主動轉守為攻,你給我出難題,我干脆自己改考卷。
德黑蘭會談的內容也很有意思,不是解釋“中國該不該買油”,而是討論“怎么對付美國的制裁”,還重點聊了取消對伊制裁和伊朗核問題,這就不光是應對,而是反向打擊。
差不多這時候,俄副總理也站出來說,兩國合建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得把進度再提一提,各個環節都抓緊些,別拖沓,盡早能用上。
這條管道一旦成型,意味著中俄能源關系不是短期買賣,而是綁定未來幾十年的戰略合作,你美國想靠嚇一嚇、罵一罵讓我們松口?那是想太多。
一整套組合拳下來,節奏清晰:先立規矩再組陣營,最后亮家底,不慌不忙,但處處打在關鍵點上,先把美國試圖設下的“選擇題”撕掉,然后反手就設了新題目:你美國才是被動答題的那個。
更重要的是,這還只是中方的第一波回應,特朗普政府那邊剛打出強硬姿態,結果自己內部就先吵起來了。
白宮的后院也著火了
美國這波揮拳最先跳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家做生意的,美國商會第一個站出來警告:你搞什么“次級關稅”這一套,把全球貿易規則當兒戲嗎?
今天你盯著中國買家下手,明天別人就能照樣整你美國企業,到時候生意還做不做?
他們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這一搞潘多拉魔盒就開了,你制裁我,我報復你,全球供應鏈被攪得天翻地覆。
而那些真正掙錢的跨國企業,最怕的就是這種不可預測的政治動作,你政客喊得爽,最后買單的還是他們。
接著能源企業也開始發聲了,尤其是搞頁巖油的,這幫人雖然平時看俄羅斯不順眼,但他們更怕市場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買家,一旦不高興了,油價忽上忽下,他們的利潤就跟著坐過山車。
更別說要是中國反過來加稅,專門對美的液化天然氣、農產品下手,這可不是嘴上說說嚇唬人,真這么做了美國損失的可是實打實的錢。
政治圈里也不是鐵板一塊,眾議院議長約翰遜都看不下去了,話說得不咸不淡,意思是:總統你這決策是不是沒打招呼就急著上?這說明連自己人都覺得白宮這步棋太莽撞了。
說到底美國最尷尬的地方就是:你還真不是全身而退的那一方,像稀土這類關鍵資源,美國高科技、軍工全指著中國供應,你一邊靠人家供貨,一邊又想對人家下狠手,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嗎?
所以美國這次的威脅說白了更像是虛張聲勢,賭的是對方害怕、敢怒不敢言,結果中國不僅沒被嚇住,還反手來了一記巴掌,德黑蘭那場三國會談,就是最直接的回應。
本來美國想的是:把貿易戰升級成“地緣圍堵戰”,把中國逼到角落,沒想到反成了個“助攻”,反而把中、俄、伊三國推到了一張桌上。
這事像面鏡子,照出美國那種“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的世界不是誰說了就能定規矩,大家都是桌上的玩家,你想掀桌子那就別怕別人也來掀你的。
王毅常說的“相向而行”,看似溫和,實則是一種更強大的博弈方式,在這個彼此綁得越來越緊的世界里,誰真擰著干,最后只會越來越孤單。
參考資料
中俄伊舉行三方會晤討論伊朗核問題?外交部回應——2025-07-23 19:33·新京報
美國財政部長竟威脅:中國買伊朗和俄羅斯石油,得談談——2025-07-22 09:13·觀察者網
中美下一輪磋商將涉及購買俄、伊石油問題?外交部回應——2025-07-22 15:24·新黃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