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府7月20日突然發布聲明:75歲的內塔尼亞胡因食用變質食物突發急性腸炎,醫生診斷后要求他居家三天靜脈補液,同時“帶病處理國務”。這紙病假條直接讓原定7月21日至22日的貪腐案聽證會泡了湯。更“湊巧”的是,以色列法院緊接著進入暑期休庭,案件審理直接被踢到9月——這已是該案五年來的第N次延期。
翻開內塔尼亞胡的拖延史,簡直像本花樣大全:2023年裝心臟起搏器、2024年底做前列腺手術、加沙戰事吃緊、伊朗導彈威脅、外訪行程撞期……甚至連流感都成了法庭缺席的正當理由。這次食物中毒的時機更是精準:聽證會前夜突感不適,次日直接缺席內閣會議,整套流程熟練得像按劇本走。
2020年5月,內塔尼亞胡成為該國首位站上刑事被告席的在任總理,罪名是受賄、欺詐和背信——被控十年間收取好萊塢制片人28萬美元的雪茄香檳珠寶,再以政策優惠“回禮”。若三項罪名全成立,最高可判13年監禁。但五年過去,庭審進度不到三分之一,關鍵證人尚未傳喚,總理本人更只在2024年12月象征性出庭一次。
比國內貪腐案更致命的,其實是懸在內塔尼亞胡頭頂的另一把劍——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戰爭罪通緝令。該機構指控他在加沙實施“系統性斷糧”和醫院轟炸,已向全球百余國發逮捕令。雖然美國非成員國可提供庇護,但一旦失勢,海外旅行隨時可能變成“自投羅網”。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正是前車之鑒。
當杜特爾特已經被逮捕,內塔尼亞胡顯然選擇了另一條路——用一切手段把國內審判拖到地老天荒。畢竟比起ICC的牢房,以色列監獄至少還能談“居家監禁”;比起國際法庭的法官,本國司法系統尚有周旋余地。這場以病假條為武器的拖延戰,本質上是他對政治生命的絕望自救:只要總理寶座不丟,司法和國際制裁就永遠慢半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