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短信等電信手段,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交出財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其本質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和受害人的心理弱點,通過虛構場景(如冒充公檢法、中獎、貸款、刷單等)騙取錢財,具有隱蔽性強、跨區域作案、涉案金額大等特點。
電信詐騙的受眾特點
電信詐騙的受眾覆蓋各個年齡、職業和學歷群體,但不同群體因信息獲取能力、心理狀態、生活需求等差異,成為詐騙分子的 “目標” 時呈現出不同特點:
1. 中老年人:警惕性弱,易信 “權威”
心理弱點:對陌生信息辨別能力較弱,尤其信任 “官方身份”(如冒充公檢法、銀行客服、社區工作人員等),擔心 “違法”“涉案” 而慌亂妥協。
需求關聯:關注健康養生、養老投資,易被 “保健品詐騙”“養老項目非法集資” 等騙局吸引;部分老人與子女溝通較少,孤獨感強,易被 “情感陪伴類詐騙”(如冒充 “干兒子”“網友”)突破心理防線。
信息差:對網絡技術(如驗證碼、轉賬流程)不熟悉,容易被騙子引導操作轉賬。
2. 青少年及學生群體:涉世未深,貪利或怕麻煩
貪利心理:學生群體經濟能力有限,易被 “兼職刷單”“低價購物”“游戲代練 / 裝備交易” 等 “低成本高回報” 的騙局誘惑,初期可能獲得小額返利,后期投入越多損失越大。
怕擔責心理:面對 “校園貸逾期”“快遞丟失理賠” 等虛假信息時,因擔心影響征信、被學校處分而慌亂,順從騙子的轉賬要求。
社交依賴:活躍于社交平臺、游戲社群,易被 “交友誘導投資”“粉絲應援詐騙” 等利用社交關系的騙局欺騙。
3. 職場人士:壓力大,易被 “效率陷阱” 或 “利益誘惑” 針對
工作需求關聯:商務人士可能遭遇 “冒充領導 / 客戶要求緊急轉賬”“合同詐騙”;職場新人則易被 “高薪招聘”“培訓貸” 等騙局盯上,因急于就業而忽視風險。
理財需求:有一定收入的群體可能被 “高收益理財”“虛擬貨幣投資” 等虛假金融項目吸引,騙子利用其 “財富增值” 心理,通過偽造收益數據誘導大額投入。
信息泄露風險:職場信息(如姓名、單位、職務)易通過簡歷、社交平臺泄露,騙子可精準冒充關聯人員實施詐騙。
4. 有特定需求者:被 “精準匹配” 騙局鎖定
貸款 / 融資需求:急需資金的人群(如創業者、負債者)易被 “無抵押小額貸款”“網貸提額” 等騙局欺騙,騙子以 “手續費”“保證金” 為由提前收費,隨后失聯。
情感需求:單身群體在婚戀平臺上易遭遇 “殺豬盤”,騙子通過建立情感關系,誘導受害人參與虛假投資或賭博。
特殊服務需求:如 “代購”“掛號”“證件辦理” 等,騙子利用受害人 “求方便” 的心理,收取費用后不兌現承諾。
5. 警惕性低的 “普通人”:慣性信任,缺乏防備
部分人對 “熟人信息”(如被盜號的微信好友、克隆的企業群)缺乏驗證意識,收到 “借錢”“幫忙轉賬” 等請求時,因 “怕傷和氣”“嫌麻煩” 而直接操作。
對 “官方通知”(如短信中的鏈接、二維碼)無核實習慣,易點擊釣魚鏈接導致信息泄露或資金損失。
電信詐騙的受眾特點本質上是 “需求被利用” 和 “信息辨別能力不足” 的結合。騙子通過分析不同群體的心理弱點(如恐懼、貪利、孤獨)和生活需求(如理財、貸款、情感),定制騙局內容,因此覆蓋范圍極廣。提高防范意識的核心在于:對陌生信息 “多核實”(通過官方渠道驗證)、對 “高回報”“緊急要求” 保持警惕,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或轉賬。
對于電信詐騙等與個人息息相關的風險,安在新媒體推出了宣傳折頁。宣傳折頁內容豐富,易分發,不僅能夠快速覆蓋到員工,還能夠幫助員工掌握相關風險。除了電信詐騙以外,還包括各類網絡安全知識等25張宣傳折頁免費分享。
此外,安在新媒體面向社群用戶,推出“網絡安全意識團購服務”,涵蓋宣傳素材、培訓課程、威脅體驗、游戲互動等,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幫助員工掌握安全要點,并提供定制化安全策略咨詢。
關注【安在新媒體】聯系我們,免費獲取全部網絡安全宣傳折頁25張
獲取更多安全意識資料,加入諸子云,關注【知識星球】,持續更新
安在意識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