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kko
排版|小西
當代年輕人對非遺文化有多癡迷?在小紅書上,有超50萬網友發布與非遺相關的內容,從非遺漆扇、非遺絹花,到非遺扎染杯墊,再到非遺手抄報、活字印刷體驗... ...非遺文化正在以全新的潮流和與時尚的方式,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中的新方式。
而某短視頻平臺發布的《2025非遺數據報告》顯示,00后非遺創作者數量激增95%,30歲以下傳承人增長24%,而從側面印證了非遺文化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崛起之勢。
就在這股非遺文化的浪潮下,麥當勞帶著融合了內蒙呼麥和南音洞蕭等非遺技藝的洗腦神曲——《麥麥農場在這里》登上了鏈博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并一舉刷屏了全網!
在抖音#非遺圈終于對童年下手了話題下,引發了網友們高達1290w+次的播放。
當網友沉迷于非遺技藝和MV中的美麗風景不能自拔時,麥當勞卻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重塑整個供應鏈生態。
|中國“麥鏈”首秀:不是展臺,
是“供應鏈宇宙”|
對于餐飲品牌來說,參加展會早已是常態化的營銷動作。而當多數展商還停留在企業高管通過PPT演講傳遞品牌價值時,麥當勞選擇了更具“活人感”的敘事方式。
相較其他品牌營銷式的“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此次麥當勞在鏈博會上的操作,可謂是在“心靈按摩+創意玩法”上加滿了技能點。
此次麥當勞攜手11家核心供應商以中國“麥鏈”形式首次亮相第三屆鏈博會,而在鏈博會之前,麥當勞邀請蒙古族呼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額日和木巴圖(呼麥小黑)與泉州南音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大浩,共同打造了一曲融合了內蒙呼麥和南音洞蕭等非遺技藝的音樂視頻《麥麥農場在這里》。
在MV中,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在陽光下舒展著藤蔓的土豆田以及憨萌靈動的小雞等畫面所營造的松弛感,讓年輕人足不出戶,便親近了自然。同時,在非遺大師樂器演奏的“咿呀咿呀喲”和“吧噠吧吧吧”旋律中,年輕人直呼“魔性上頭”,并稱“麥麥你可太全面了,我說怎么看個MV突然哼兩句,原來是我的童年啊”。
該歌曲MV在巧借“非遺”,給年輕人帶來“心靈按摩”的同時,也勾勒出了麥當勞從精神到食材,“滋養”每一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在該歌曲MV助推下,#來北京共赴一場非遺之約#迅速登上了抖音熱榜,播放量超673.8w。
如果說MV是麥當勞官方的有意為之,那么該MV在抖音上引發的全民唱跳熱潮則是一場年輕人的“自來水”狂歡。
經音樂人王搏對上述MV改編成唱跳版,并發起全民唱跳邀請后,平臺上#播放量達4281w,同時#滿腦子都是咿呀咿呀呦#更是成了平臺的“上升熱點”。
好看好聽還不夠,一貫了解年輕人的麥當勞還要“好玩”,把時下年輕人群體中流行的“痛文化”(起源于日漫圈,可簡單理解為用喜歡的動漫角色鋪滿某物),直接搬進了鏈博會“麥麥農場”的360平方米聯合展臺內。同時,它還把11家中國“麥鏈”供應商的故事轉化成可供參展觀眾觸摸體驗的實體,并以通過“麥鏈地圖”收集印章,兌換“麥麥農場”限量周邊的方式,讓專業化的供應鏈科普游戲化,變成了一場沉浸式的尋寶之旅,參展觀眾大呼,“這哪是展臺啊,簡直是‘供應鏈宇宙’主題樂園!”。
而“麥麥農場”周邊的熱度,在鏈博會閉幕后,仍在持續。在閑魚上,有大量麥當勞的忠實粉絲,在瘋搶“痛包”,而這款免費兌換的“痛包”,被炒到近300元的售價,也足以證明其受消費者喜愛程度之高。
不得不說,通過音樂MV、達人共創和“痛包”周邊等巧妙串聯,讓消費者不再是被品牌單方面營銷的被動觸達者,而成為整場營銷的主動參與者,麥當勞這波操作是有點東西的。
|從央視到抖音引爆熱議,
背后是供應鏈傳播的人格化破壁|
好的傳播能讓用戶成為“自來水”,并在玩梗中主動傳播品牌。本次麥當勞中國“麥鏈”活動便是典范,整場活動句句不提“供應鏈”,卻讓消費者在互動中潛移默化理解并接受了其供應鏈優勢。
鏈博會期間,麥當勞的巨型薯條裝置前排起長龍,裝置內部,“痛包”里的小雞、土豆公仔,種土豆、做薯條的模型,以及食材展示區的真實食材,將生澀農業知識轉化為生動體驗,傳遞出核心信息,即麥當勞新鮮、自然、安心的好食材背后,是多個優質供應商的協作成果,同時,也在這樣的巧思下,麥當勞將默默耕耘的供應鏈伙伴也被推向臺前。
更重要的是,傳播過程中,麥當勞摒棄了“爹味”說教,用一線人員的真實案例打動消費者,讓大家感受“麥鏈”團隊的用心。
以合作伙伴泰森為例,自1991年麥當勞進入中國,雙方合作至今,麥辣雞腿堡、板燒雞腿堡等經典單品都有其身影。據泰森中國供應鏈負責人黃思涵介紹,為讓雞肉餅精準均勻、口感酥脆,企業采用智能化多頭秤,通過自動包裝機、碼垛機和無人駕駛“擺渡車”,將肉餅直接存入-18℃立體冷庫。
而作為另一關鍵食材的面包,據賓堡餐飲渠道事業部亞洲區公司事務和法務總監魏凌介紹,為符合麥當勞標準,賓堡從原料、設備、工藝和人四個要素深耕,確保面包蓬松不塌陷。
雖然從眼下來看,麥當勞和合作伙伴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但這一切來之不易。
內蒙達拉特旗的鄧書寶父子種植土豆25年,是麥當勞薯條的“幕后功臣”。2014年與麥當勞供應商辛普勞合作初期,鄧書寶對輪種(一畝地種一年歇一兩年)和“壟間距90公分”很不適應。在辛普勞的督導培訓和實驗下,改變了他的認知:“輪種避免遺傳病,寬株距讓土豆更飽滿,雖然種得少了,但單個重了,總產更高!”他感慨“老經驗不如新科學,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兒子鄧昌晉加入后,傳承父親播種、施肥等經驗,更用機械化生產提升效率。在鏈博會現場,鄧昌晉動情喊話:“黑科技撐腰,老手藝傳家,愿麥當勞薯條香飄更遠,土地生生不息!”
真實人物故事搭建起情感紐帶,讓消費者擺脫面對“冰冷供應鏈”的茫然。在被故事打動的同時,人們也更順暢、深刻地理解了中國“麥鏈”韌性的來源,而這也正是此次“麥鏈”營銷的動人之處。
|從“三角凳”理念,到供應鏈共贏,
麥當勞打造“麥鏈”新范式|
當消費者意識到,一根薯條、一個漢堡背后,站著一群守護者時,在被感動之余,也引發了傳播的破圈。數據顯示,微博熱搜上#你吃的薯條是內蒙古種的陜西切的#這一話題總閱讀量達387w+次,#老外每年吃8000噸中國薯條#這一話題的閱讀量達297w+次,抖音熱榜上,#麥麥農場開麥啦 更是獲得了4321w+次的播放。
在麥當勞此次看似娛樂化的傳播背后,從廣大消費者到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再到“新農人”們,都沉浸式地參與其中。這種惠及多方的傳播,實際上,也是麥當勞“三角凳”經營理念(品牌、員工和供應商緊密合作)的生動詮釋。
以惠及合作伙伴為例,九聯是麥當勞的長期合作伙伴,在雙方合作下,2000年九聯便開始建設自屬現代化養殖場,并在2006年實現了養殖場全自屬,從根本上解決了疫病、藥殘的問題。
同時,從2008年起,九聯開始發力出海業務,連續17年對日出口量排第一,僅今年預計向日歐出口雞肉便高達6萬噸,接近全國出口量的五分之一。
而之所以能在對動物福利要求更嚴,肉雞必須100%非籠飼養的歐洲,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很重要的因素便在于與麥當勞的合作過程中,麥當勞嚴格的標準要求。比如對動物福利要求很高等等。也正因為麥當勞的黃金標準要求,九聯堅持使用100%非籠養殖模式為麥當勞系統供應雞肉。在這樣的磨煉下,九聯練就過硬的本事,并為其出海打下堅實的基礎。
“‘麥當勞供應商’這六個字,是客戶放心的保證?!本怕撓嚓P負責人感慨道。
在本次鏈博會上,麥當勞中國便攜手北京百麥、賓堡、九聯、凱愛瑞、麥肯、三元食品、圣農、首農集團、順新暉、泰森食品和太陽谷等11家供應商伙伴,以中國“麥鏈”形式聯合亮相,并發布“麥鏈”倡議,攜手供應商共塑中國“麥鏈”新生態,推動更高質量發展的協作,共同邁向更智慧與更綠色的未來。
可以預計,在“三角凳”理念下,麥當勞在國內的供應商合作伙伴的“朋友圈”將得到進一步擴容。
圖片源于官網,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