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是一場低水平的戰爭嗎?實際上恰恰相反,俄烏戰爭屬于本世紀目前為止最有技術含量的高水平戰爭,摧枯拉朽的戰爭往往需要雙方的配合。打了半年還在打說明俄羅斯拉跨,打了三年還在打說明北約一樣拉跨,就像下棋,兩個人下了那么久還是下得有來有回,確實是同樣的低水平。巴以沖突之前,看俄烏戰爭確實感覺雙方都很拉胯,但巴以沖突之后,才發現俄烏的水平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多打不出來的。
千里戰線,幾十萬軍人陣亡,俄烏戰爭說明了蘇聯的強大,也反映了高科技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俄烏戰爭再次論證了戰爭的本質還是人。寬廣的戰線廣闊的縱深都要人,而且是足夠多的人,所以,人,才是最終要的資源。只要人多、武器夠、糧食足和土地廣闊,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俄軍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在敘利亞的表現也如同天兵一般。4000人暴打叛軍5年,只陣亡116人,這個傷亡率跟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總死亡率相當。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阿拉伯人戰力太低,把大家的期望值拔得過高了。最近30年一直在和阿拉伯較量的美國軍隊,讓他們去打烏克蘭,恐怕還不如俄羅斯。讓美軍和烏克蘭換一個位置,也大概率無法打得這么頑強。讓美軍和俄羅斯換個位置,極大概率已經被烏克蘭反推回去了。所以說,俄烏沖突是一場高水平的戰爭完全沒有問題。
俄烏戰爭的高水平,第一在于高水平動員,這種體量和動員率本世紀沒有更大的參考系,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想,美英法德這些國家都做不到這種動員率。第二在于高水平的經濟自持力,任何想實施戰時經濟的大國,都的虛心向俄烏雙方學習經驗,哪怕是烏克蘭這種全靠外援支撐的國家,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能維持住組織度也是人類組織學的寶貴經驗。第三就是高水平步兵戰,俄烏在一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展出最新的步兵+制導炮火+無人機的立體新戰法,者絕對是領先世界的版本。光是雙方一千多公里戰線上無死角的通訊鏈路,可以隨時隨地幾分鐘內實現精確打擊的火力投送,就已經遠超二戰后大多數的戰爭,目前世界上能做到這一點的戰爭實體也肯定屈指可數。
不關心軍事的人看俄烏可能只看到類似一戰的步兵塹壕,但是稍微對軍事發展史有點了解的人都能看出,俄烏目前的戰爭形態決定著未來人類戰爭形態的走向。雖然我們有全球第一的產能,但是在新技術新戰法的運用上,還是得虛心得向那些付出了幾十萬人命來進行戰爭迭代得國家好好學習。薩達姆被秒殺縱然有武器代差的原因,但是主因還是因為他沒有幾十萬久經沙場考驗的戰士。
從06年的真主黨,到17年的胡塞武裝,22年的烏克蘭,23年的俄羅斯,24年的哈馬斯,空襲和信息作戰打敗不了任何一只有信仰的軍隊。打什么樣的仗取決于投入多少錢,多少人,戰略目標是什么。俄烏戰爭中雙方在戰場上的戰術迭代速度非常快,將深刻的影響今后的戰爭形式。這場戰爭的水平就是目前這顆星球上能夠在這種規模的戰爭中使用出來的技戰術的集中體現了,水平更好的肯定有,但是不會在這種規模的戰爭中出現。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打游戲,只有虐菜局才打得最爽,花樣翻飛操作秀得飛起,而勢均力敵得局往往打得非常沉悶,亮點不多。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看起來像是菜雞互啄,但其實這是一場具有跨時代意義得戰爭,它是自海灣戰爭以來有一次對軍事理論得全面顛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警示,就是爭奪小型無人機的制空權,已經變成了陸戰勝負的關鍵。而這很可能給我們一次機會,俄烏戰爭象征著空軍制勝論的徹底破產,任憑武器再先進,還是需要足夠的人力補充地面部隊,由地面部隊去推進戰線,空軍效率目前看來遠不如低成本無人機投彈來得精準且高效。無人機制空權和空軍制空權應該分開看待,即使一方取得制空權,但無人機制空權也無法完全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重新回到一戰那種以防御為主的塹壕戰,只要一個國家還有足夠且堅定的填線步兵、地雷、火炮和炮彈,以及從華強北買無人機的外匯,就能粉碎一切地面攻勢。
空軍能做什么?用幾十萬美元一發的導彈炸步兵還是炸地雷?一門蘇制火炮成本才十萬美元,空軍可以把一切炸個稀巴爛,可是要占領陣地還是得地面部隊推上去,這時候只要對面戰壕里還有一個步兵或者報告方位,只要后方還有一門火炮可以開火,正在穿越雷區的地面部隊可能幾分鐘就完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