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蘇頻道
“老師,我的香囊做好啦!”在江蘇省興化市昭陽街道新陽社區暖“新”驛站,10歲的王梓軒舉著親手制作的中藥香囊開心不已。這門由非遺傳承人指導的手工課,是當地公益暑托班今年新增的特色內容。
這個暑假,當地公益暑托班機制創新的觸角已延伸至各個領域。興化市人民醫院探索“職工子女反哺”模式,讓職工的大學生子女擔任暑托班輔導老師;臨城街道紅星村婦聯開展了“上門關愛”行動;市婦聯與科協聯手讓科普拼圖、夏日清涼禮包與“水鄉媽媽”的陪伴同步……
據了解,興化市教育局此前發布通知,全市公益暑托班統一實行“清單式管理”,要求每個班必須配備學業輔導、特色課程、安全守護的基礎服務套餐,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拓展服務內容,從零散化服務向系統化網絡升級。
“現在路過暑托班,透過窗戶看見孩子在做手工,送貨都踏實。”快遞員陶霞曾經因為工作忙碌,不得不將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從業者及其子女因此受益。
興化同樣深諳“本土即教材”的育人之道,依托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當地孩子們跟著農技員辨認水生植物;走進現代農業園,智能溫室里的無土栽培技術顛覆了大家對農耕的認知;在合陳鎮紅色講堂,竹編紅船模型里承載著少年們的愛國情懷。
“從博物館到田間地頭,暑托班成了行走的課堂。”興化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構建起“歷史文脈+自然生態+紅色基因”的三維研學體系,讓孩子們在觸摸家鄉土地中厚植家國情懷。(興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