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湛江雷州灣海域
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
中華白海豚“陳氏社群”
成功誕下一頭幼豚
這一喜訊不僅為本地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成效的生動注腳。作為世界第二大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棲息地,湛江努力維護這些海洋精靈的種群繁衍,彰顯出廣東在生態保護領域的顯著成就。
據長期跟蹤該種群的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員林文治介紹
新幼豚于7月中旬在雷州灣附近海域被發現
從拍攝畫面中可以清晰看到
幼豚通體呈灰黑色,緊緊跟隨在母豚身旁
當前正值中華白海豚的繁殖高峰期
這一時期能夠頻繁觀測到新生幼豚
去年8月
科研團隊曾在短短幾周內
連續記錄到7頭新生小海豚
而過去一年間
湛江海域共迎來了
12頭中華白海豚新生兒
中華白海豚
被譽為“海上大熊貓”
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了
海洋生態環境的健康程度
在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種群已形成四個穩定的社群。其中,占據南部海域的“林氏社群”規模最為龐大,其余三個社群從北至南依次為“李氏社群”“陳氏社群”以及“劉氏社群”,此外還有一個特立獨行的游離小隊“Mino”。
科研團隊通過對每頭海豚獨特背鰭特征的識別,為它們建立了專屬檔案,以此追蹤其活動軌跡,這一舉措為深入研究中華白海豚的社會行為提供了寶貴資料,也為制定精準有效的保護措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
中華白海豚
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和殘特奧會吉祥物
“喜洋洋”與“樂融融”的原型
它們的設計靈感源于
中華白海豚高度社會化的習性
以及其作為瀕危物種
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意義
近年來,廣東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戰略牽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已設立6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保護體系。通過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實施嚴格的漁業資源保護措施,為中華白海豚創造了更加適宜的生存空間。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持續壯大,正是這些努力的有力見證。
然而
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林文治告訴記者
今年“李氏社群”也曾迎來新成員
但遺憾的是
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
這頭幼豚可能已經夭折
他強調,幼豚在2到3歲完全斷奶之前,都處于極度脆弱的階段,需要格外小心呵護。此外,禁漁期即將結束,漁民在出海作業時,尤其要注意避免沖撞到這些可愛的生靈,共同守護它們的成長。
來源:湛江云媒
文字:記者潘潔婷
圖片:通訊員劉彬帥 記者張鋒鋒
編輯:陳酩夫
審核:林小軍 羅穎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