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3日,日本發表的《近衛聲明》中說:“帝國所期求的是,確保東亞永久之安定,此種新秩序的建設,應以日、滿、華三國合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建立連環互助的關系為根本。” 首次提出了建立“東亞新秩序”的口號,其根本理念就是既要在亞洲將中國分為“滿華”兩國置于其統治之下,又要在世界上聯合德意兩國以抗英美,并制止共產國際勢力的發展。12月22日近衛再度發表聲明,內容大致相同。
近衛文麿
1940年8月,時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明確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構想。他指明日本、中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東印度、英屬印度、英屬馬來亞、英屬婆羅洲地區、及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大洋洲地區,與蘇聯西伯利亞東部為“大東亞”。
“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本國與偽滿洲國、中國汪精衛政權為經濟共同體;東南亞為資源供應地;南太平洋為國防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也就是日本所謂的“大東亞戰爭”爆發。日軍同時在西太平洋對英屬馬來亞等多地發動攻擊,不到一年就基本占領了東南亞。唯一獨立的泰國也因當時的親日政權同意日軍進駐而實際上受日本控制。由此,日本基本具備了按設想炮制“大東亞共榮圈”的條件。
為實現所謂大東亞共榮的目標,日本內閣還于1942年設立了大東亞省,并于1943年11月5日由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與來自偽滿洲國、中國汪精衛偽政權、泰國、菲律賓自治邦、緬甸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代表共同召開大東亞會議,并在會后發表《大東亞共同宣言》。
宣言稱:大東亞各國共存共榮、互相尊重獨立自主、互相合作、互相尊重各國傳統,發揚大東亞文化、增加大東亞的繁榮。東京大會,日本拉來各傀儡政權拍“全家福”,照片里汪精衛笑得像被迫營業的客服。
單看字面,這似乎是一份追求合作共贏的文件,其中的一些詞語現在看來也頗具價值。但是,一紙漂亮的文件無法掩蓋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丑惡面目。對照日本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人們就會明白,所謂的“共存共榮”不過是迷惑亞洲人民的幌子。
根據歷史研究,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分別采取了軍事鎮壓、組織控制、意識形態滲透,以及經濟掠奪等手段來統治東南亞。盡管無力阻止日軍的占領,但是東南亞人民并沒有對日本法西斯的統治逆來順受,反抗活動一直持續到日本戰敗投降,而日本占領軍則用殘酷的鎮壓來應對。在統治東南亞的大約4年間,當地傷亡人數近千萬。山下奉文攻占新加坡后,先后屠殺了當地居民超過15萬。而在緬甸,至少3萬多人被屠殺,直接導致了本來與日軍合作的“緬甸獨立軍”調轉槍口與日軍戰斗。
為了方便統治,日本占領軍竭力復制偽政權。它們大多是在日本占領軍最高軍事長官的監督控制下,有日本軍警直接參與的軍事政權。雖然有當地人出任領導人,但真正的權力還是在日軍手中。在地方層面,日本建立起類似“保甲”制度的地方行政單位,對人員進行控制,防止出現反日組織。為了補充兵員,讓當地人為日本賣命,日軍還通過在當地建立親日的政治、軍事、文化組織來培養軍事人員。
為了控制被占領地人民的思想,日本占領者認為,只有從教育以及宗教和文化上入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才能征服被占領地區的民心。為此,日本占領者強迫東南亞學生學習日語,并禁絕一切西方文化刊物和教材的傳播,代之以向人們灌輸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觀念,甚至將當地時間都統一為東京時間,強迫當地人“日本化”。
1945年8月,“小男孩”和“胖子”這兩顆原子彈一炸,日本就投降了。這么一來,日本搞的那個“大東亞共榮圈”徹底完蛋了,以前做的“千年一夢”也完全破滅了。
大東亞共榮圈,說到底就是日本想要搞的一個超國家的聯邦政體。名義上說是共榮,還用漂亮話給美化了,可本質上就是想掩蓋它侵略的真相。共榮圈里等級秩序分明,所有成員都得聽日本的指揮、受日本控制,靠武力壓迫來滿足日本的掠奪需求。所以,這種靠武力統治的組織肯定會讓日本走向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