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張群為張學良公開做壽,張學良這才公開露面,這也意味著長達54年的幽禁歲月正式迎來結束。1991年,張學良和妻子趙一荻去美國探親,在此期間接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專訪。
當時張學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換了誰來領導長征,都無法走出1000里。”那么張學良為何要這么說呢?
張學良接受采訪:換了誰領導長征都走不出1000里
1975年4月6日凌晨,正在睡夢中的張學良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他連忙下床去接,對方是國民黨元老張群,也是自己的好友:“漢卿,蔣介石已于兩個小時前去世了……”
張學良被驚得說不出話,最后只是說了句“我知道了”便將電話掛了。他再無睡意,披了件外套站到窗前眺望遠方,似乎在想自己和蔣介石的恩怨。
1930年,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司令,而張學良是副司令,兩人是上下級關系;不過在私人情分上,蔣介石更多將張學良當成后備,可以隨意訓導。
不過自從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蔣介石甚至對張學良恨之入骨。不過張學良畢竟在中原大戰中救過自己,且如果不是他,自己豈能安全回到南京?
看在以往的情分上,蔣介石沒有殺張學良,但也沒有放過他,而是將其囚禁。在被囚禁期間,張學良的生活和之前沒什么兩樣,蔣介石不僅以一個步兵團的經費供養他生活,還經常打電話詢問他的情況,叮囑看守的特務們要好好照顧他。
因此在張學良心中,盡管十分痛恨蔣介石囚禁自己,但當真正得知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后,心里還是有些感慨萬千的。
4月10日,在蔣經國的允許下,張學良帶著趙一荻來吊唁蔣介石。他站在水晶棺旁,仔仔細細凝視著蔣介石的遺容,最后將所有恩怨化作一聲長嘆。
此時張學良在想,既然蔣介石已經去世了,那么他們之間的恩怨是不是能一筆勾銷了呢?就在張學良暢想接下來要去哪里生活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蔣介石臨終前曾告訴蔣經國,不可放虎,而你就是那個虎!”
張學良聽后苦笑一聲,他沒想到自己被蔣介石幽禁了這么久,對方還將自己當作“東北虎”,一時不知是該自豪還是悲哀。
張學良為了讓蔣經國對自己放下戒心,多次表示自己只希望平淡過完后半生,甚至說:“張學良這個名字我都不想要,我不想當什么張學良,我只想當一個普通人,過普通的日子。”
然而不管張學良如何向蔣經國證明自己,蔣經國始終遵循父親的遺愿,直到1988年蔣經國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張學良才漸漸恢復自由。
1991年,張學良和趙一荻來到美國探親,并接受哥倫比亞大學的專訪。他先是談及了“西安事變”,然后聊起毛主席:
“毛主席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存在,長征就是他領導的。不管換成誰領導長征,都無法走出1000里。”
張學良思想的轉變
其實在1935年以前,張學良對我黨的態度一直是“反共”的。早期他深受父親張作霖的影響,一直與共產黨作對。當張作霖去世后,張學良開始追隨蔣介石,毫無疑問這種思想沒有改變。
不過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爆發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張學良也深受其影響。再加上我黨所倡導的一些理論和張學良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當蔣介石指示他率部消除我在東北工作的共產黨員時,他實行“三不”政策,也就是不問、不殺、不放。
1930年4月,饒漱石、李子芬等50多位在東北工作的同志被捕。蔣介石知道這件事后當即下令處死,但張學良卻以他們是“研究學說者”為由一拖再拖,直到“九一八事變”后被黨組織救出。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張學良披上“不抵抗將軍”的罵名,無奈只能去外國暫避風頭。在旅歐期間,張學良深受德意法西斯主義的影響,并在回國后說:“日軍是強大的,想要將其消滅必須要先安內。”
既然要安內那就需要了解共產黨,為何他們武器裝備、兵力都處于劣勢,卻能堅持這么久,獲得那么多勝利呢?于是張學良開始研究共產黨,閱讀和學習馬列主義。
閱讀這些書籍期間,張學良對共產黨的情緒漸漸發生轉變,“剿共”的思想也逐漸動搖。不過真正讓張學良佩服的,還要數毛主席率領紅軍戰士四渡赤水。
對我黨十分重要的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央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在此次會議上,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與此同時,蔣介石派出40多萬敵軍從四面八方向我軍壓來,企圖將我軍“消滅”。
為了粉碎蔣介石的陰謀,毛主席經過慎重思考決定向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并尋找合適的機會和紅四方面軍會合。至此,四渡赤水正式開始。
1月19日,中央紅軍兵分三路向赤水河進發。蔣介石連忙調集重兵在川黔邊境布防,并將長江封鎖。1月28日,敵我雙方在土城展開激烈的戰斗,由于我軍低估了川軍的戰斗力,無奈只能撤離。
中央紅軍除了留下少量兵力阻擊敵軍外,其余的則渡赤水向川南地區進發。2月5日,根據毛主席的建議,博古的職務由張聞天代替,緊接著紅軍繼續向云南扎西地區集中。
紅軍一渡赤水后,川、滇兩地的敵軍擊中向扎西逼近。2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不僅總結了土城戰斗失敗的經驗教訓,還采納了毛主席“再渡赤水”的建議。
2月18日到21日,我軍第二次渡過赤水,重新來到貴州并將遵義城占領。經過一番激烈的打斗,我軍殲滅敵軍2個師8個團的兵力,俘虜3000多名敵軍,繳獲槍支彈藥不計其數。這是我軍自長征以來第一個重大勝利,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
蔣介石不甘心失敗,調集重兵對我軍實施新一輪的圍攻,并親自坐鎮督戰。為了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我軍于3月15日發動了魯班場戰役并獲得勝利。
3月16日,紅軍從茅臺渡口渡赤水河,重新進入川南,主力部隊隱藏在附近的山溝里,令派一個團假裝向古藺前進,給敵人造成我軍想要北渡長江的假象。
蔣介石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派重兵在宜賓和瀘州之間布防。當敵軍想要再次實施包圍的時候,我軍果斷下令東進,擺脫敵軍的圍攻。
3月21日晚上,我軍從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將國民黨追兵拋在古藺周圍以及赤水河對岸。
四渡赤水后,我軍派紅九軍團留在長干山附近假裝城紅軍主力向敵軍進攻,再次牽制敵軍。中央紅軍則趁機南渡烏江,假裝進攻貴陽,引滇軍出來支援。
當各路敵軍紛紛支援貴陽的時候,我軍卻向敵軍兵力空虛的云南昆明進發,迫使龍云派兵前去支援。然而我軍的最終目標卻不是昆明,而是趁著敵軍向昆明支援之際,直撲金沙江,并于5月3日到9日順利渡過金沙江。
至此,我軍徹底擺脫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粉碎蔣介石的陰謀。
得知這一消息,張學良不得不感慨:“毛澤東真是厲害啊!”
1935年9月,張學良奉蔣介石命令,率領10萬士兵“圍剿”只有不到一萬人的陜甘紅軍。張學良信心百倍,然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率領的東北軍被我軍殲滅近3個師的兵力。
東北軍的兵力和裝備都在紅軍之上,張學良怎么想也想不通,他是怎么失敗的。“剿共”的失敗對張學良來說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開始反思,開始思考自己做的究竟對不對。
1936年,隨著蔣介石始終不肯和共產黨合作,楊虎城和張學良無奈只能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此時的張學良思想已經不再頑固,和我黨也開始合作。
張學良被關押后,我黨一直在想營救他的辦法,但非常可惜的是蔣介石太過狡猾,直到1990年張學良才真正獲得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