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戰略姿勢很正確
但戰術動作難看
28元在QQ音樂的Bubble買偶像群發消息,QQ音樂"泡泡"割粉沒商量?
騰訊音樂的社交化野心再次受挫。
近日,QQ音樂上線粉絲互動訂閱產品Bubble,月費定價28元,首批接入SM、JYP、CUBE等韓國娛樂公司旗下aespa、StrayKids、EXO等多位頂流藝人。
這一舉動本來被視為K-pop粉絲經濟本土化的重要嘗試,但卻因功能縮水、體驗割裂及過度商業化等問題,引發中國粉絲群體的集體吐槽。
他們普遍抱怨其定價過高、功能閹割、廣告泛濫等,甚至直言這是騰訊式“割韭菜”,“實在找不到付費理由”。
作為韓國公司DearU開發的明星互動產品,Bubble在韓國K-pop粉絲圈層中擁有極高的人氣和用戶黏性。
其核心競爭力在于粉絲與藝人明星之間的"一對一"付費聊天模式。
粉絲通過充值訂閱后能夠接收偶像發送的文字、語音、圖片或者視頻消息,并且有機會獲得偶像的回復,盡管是群發形式的回復,但其仍在韓國市場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此次QQ音樂引進的Bubble定價為每月28元,與原版價格相近,卻在功能適配層面引發爭議。
粉絲反饋顯示,QQ音樂版Bubble沒有直播功能,而直播正是被粉絲視為真實互動的核心場景。
對此,有粉絲在社交平臺吐槽稱,同樣28元,韓國用戶能看直播、存聊天記錄,我們卻只能收圖文,這是把泡泡吹成了泡沫。
關資深用戶表示,在原版Bubble上積累的會員時長以及相關聊天記錄,無法同步到QQ音樂版的Bubble中,這也使得原本對其持觀望態度的用戶對QQ音樂版Bubble更加卻步。
有粉絲直言稱,這像是被迫放棄舊賬號,重新花錢買一個縮水版服務。
此次QQ音樂版Bubble最受詬病的是其帶來的用戶體驗。
相較于韓國版對"真實互動"的強調,QQ音樂版Bubble被指將商業化置于用戶體驗之上。開屏廣告、續費彈窗、專輯推廣等廣告充斥界面。
有粉絲分享自己糟糕的使用體驗表示,看到泡泡來消息了,慌忙地點進QQ音樂,小心翼翼地控制手機跳過開屏廣告,然后拒絕QQ音樂的各種續費彈窗,切換到聊天頁面時發現愛豆人已經走了。
怎么看待QQ音樂上線Bubble產品?
騰訊音樂通過資本運作,旗下子公司持有Kakao娛樂母公司和YG娛樂的股份;與JYP娛樂成立合資企業。
如今隨著與SM娛樂深化合作,如何看待騰訊音樂這種“資本開路,內容跟進”的韓娛市場拓展策略?是否存在挑戰?
對此,新浪財經閆妍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戰略姿勢很正確,但戰術動作難看。
在線音樂平臺一直受限于消費場景,主要依靠用戶付費訂閱來維持,Bubble則打破既有場景壁壘,形成歌手與粉絲社交的通道,形成新的付費場景。
這一應用此前在韓國推出證明有效,在國內也可能達成粉絲追星韓流而付費的效果。
而且,可能在后續實踐中,出現中國化應用,讓國內唱作人和粉絲互動,形成更多社交+營收的場景可能。
但前提是一定要按照中國的實際去運營,而不是靠著韓流割韭菜。
整體上來說,騰訊一貫都是買買買策略,在音樂領域同樣如此。在韓娛市場的拓展,用買字訣快速切入,比從零開始拓荒要相對容易。
但這種模式并沒有太強護城河,友商同樣可以模仿跟進,其時間窗口有限。
目前看來,騰訊音樂的步子邁的有點大,硬是把音樂社交變成了王者皮膚生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