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自由市場的風一吹,像朗尼-沃克這樣的角色球員總是最先被卷走,這次他不是留在底薪市場里耗著,而是直接簽下了以色列豪門馬卡比特拉維夫的3年1000萬美元合同,說實話,這個數字放在NBA也就是底薪水準,但多了兩年保障,難怪人家選擇走人,問題來了,朗尼-沃克,曾經湖人的G4奇兵、籃網的板凳爆分手,怎么就混成了“出走歐洲的典型案例了呢。
回頭看沃克的履歷,2018年首輪18號秀,身高1米96,臂展2米09,彈跳夠看,天賦絕對不拉胯,湖人球迷應該記得2022-23賽季西部半決賽G4,末節15分,直接把勇士錘懵了,那場比賽刷爆了社媒,湖人球迷一度吹到天上,但熱度終歸是熱度,常規賽場均11.7分1.9板1.1助,命中率44.8%,三分36.5%,怎么說呢,這數據在NBA打替補沒毛病,不是核心,但也絕不該淪為“流浪者,偏偏現實就是這么扎心。
去年夏天,湖人沒續約,沃克一年底薪去籃網,58場全替補,場均17分鐘,9.7分2.2板1.3助,命中率42.3%,三分38.4%,這效率其實還行,問題在于角色定位死活提不起來,籃網那幫年輕人和老將混著用,沃克只能靠機會球和零星爆發刷存在感,沒法穩定出鏡,球迷看著急,管理層更無感,到了76人,依舊底薪,場均12.4分3.2板2.5助,三項命中率42%、35.4%、80%,再看也是合格的輪換,結果球隊選項直接不執行,把人“請出門,你說巧不巧,沃克本賽季又一次成了自由球員。
于是,這個夏天他又要“留洋,這次選的是以色列聯賽,馬卡比給了3年1000萬,合約里還特地加了NBA跳出條款,意思很明確,誰要沃克,他隨時可以回NBA,沒毛病,問題是,NBA為啥沒人要這種“即插即用的角色球員呢,真的是實力不夠嗎。
理智說,沃克的優勢很清楚,爆發力強,防守端有身體條件,能自己創造投籃,偶爾能來個高光時刻,三分也不是太差,問題在于,現代NBA對角色球員的要求越來越極致,防守要能換防、進攻要無球能跑、球商還得在線,沃克屬于那種風格不夠標簽化的球員,進攻端有點“二當家思維,喜歡持球單打,但效率又沒高到能讓教練組放心交權,防守端雖說臂展和彈跳夠,但整體輪轉和協防意識一般,打首發不夠穩,打替補又缺乏絕對殺傷,屬于“可用但不剛需,碰上市場冷清,球隊優先簽那種更年輕或者功能更明確的拼圖,沃克這種就成了犧牲品。
再加上聯盟現在底薪滿天飛,一年合同說簽就簽,球隊寧愿賭一手新秀或者“性價比超標的落選秀,很少會給沃克這種“即戰力但沒天花板的球員長約,沃克也明白,年年簽短約,萬一受傷或者狀態起伏,隨時可能被裁掉,還不如去歐洲掙個穩定錢,三年合同,怎么說也比NBA底薪一年一簽靠譜多了,況且馬卡比是以色列的豪門,歐冠級別,曝光率不低,有成績也有保障,說不定哪個賽季再刷出一波高光,回頭還能殺回NBA,沃克合同里特地加了NBA跳出條款,這就是給自己留了一手,萬一有球隊看上,隨時能回來。
其實這已經不是沃克第一次“出走了,去年10月他還去過立陶宛聯賽,依然是帶著NBA跳出條款,歐洲聯賽場均13.6分3.2板1.8助0.9斷1.9失誤,三項命中率:38.7%、33.1%、85.7%,表現不算炸裂但也不拉胯,能混個主力位置,證明自己沒問題,最后還是靠這段經歷殺回NBA,這幾年類似的案例不少,像奧古斯丁、香波特、杰里米-林都走過類似的路,NBA市場說白了就是這么現實,不看情懷只看功能。
沃克這次轉戰以色列聯賽,既是現實的無奈,也是自我保護,NBA對角色球員的要求越來越卷,拼的是極致的功能和性價比,沃克這種“全能卻不突出的類型最容易被邊緣化,說到底,聯盟要的是能打特定體系、能填補特定短板的人,而不是那種“啥都會一點、但啥都不極致的拼圖,沃克沒問題,只是市場變了,誰不想在NBA混個鐵飯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機會,三年1000萬,能打能賺錢,還能隨時跳回NBA,這買賣其實不虧,只是球迷看著難免唏噓,畢竟,曾經那個G4末節爆發的奇兵,如今也只能靠“走出去維持職業生涯,這就是現實,沒有太多煽情,也沒有什么熱血逆襲,更多的是無數普通球員的縮影,NBA很大,但真正能留下來的,永遠是少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