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打了3年,占據了烏克蘭20%的土地,為什么俄羅斯還不收手?答案很簡單,隨著沖突的持續,俄羅斯的目標變了。最早,俄只是想通過軍事行動來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后來俄羅斯發現歐美全部下場了,不打不行了。
俄羅斯和烏克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為前蘇聯的“產物”,應該是難兄難弟,共同扎根,抱團取暖,可實際情況卻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一直不太好。
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與俄羅斯算是徹底撕破臉,戰爭并不是“隨機”的,即便背后有多層原因存在,但俄羅斯卻有著一個最為真實的目的:阻止烏克蘭成功加入北約。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自從1949年成立之后,便一直在“擴充”成員國,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組織。
美國成立北約的目的或許是多層面,最為顯著的一點,便是進行領土東擴,然而,卻一路擴張到了俄羅斯家門口,這讓俄羅斯產生了濃濃的危機感。
身為俄羅斯臨危受命的總統,普京最開始的想法并不是與北約“為敵”,而是想著盡量與北約打好關系,畢竟多一個朋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可普京三次提出加入北約,皆被美國一票否決,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終的結果就是,俄羅斯三番兩次提出加入北約被拒。
這件事情就像一把刀子橫亙在心頭,雖然后續俄羅斯逐漸強大,但這件事情在當時帶來的“屈辱”是沒有那么容易消除的。
不過在俄羅斯與中國建立友好的關系之后,處境好了不止一星半點,可沒想到,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
身為難兄難弟的烏克蘭,本來與俄羅斯就有一些領土沖突,這沖突根深蒂固,且后續烏克蘭又一個勁兒向美西方國家靠攏,甚至也主動提出要加入北約。
或許烏克蘭此舉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但俄羅斯卻不能眼睜睜看著烏克蘭真的變成自己的“敵人”,思來想去,也只能通過戰爭給烏克蘭長長記性。
當時俄羅斯的想法或許是很樸素的,俄羅斯不打算滅掉烏克蘭,烏克蘭想謀求更大的發展,不是不行,但不能動不動就往北約那邊靠。
若是烏克蘭成功加入北約,就好比是一把槍已經伸到了俄羅斯門窗前,隨時都可能爆發軍事沖突,讓俄羅斯陷入困境,為此,普京只能竭力阻止。
本以為那場沖突只是小打小鬧,只要烏克蘭一定程度上服個軟,或許俄羅斯也就不計較烏克蘭之前的所作所為了,可沒想到,與俄羅斯實力懸殊的烏克蘭竟然挺直了腰板表示要開戰。
因為烏克蘭“不聽話”,普京只能給點厲害瞧瞧,原本這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私事兒”,可沒想到,戰爭打著打著,卻突然往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了。
若是烏克蘭單獨對上俄羅斯,那是一點勝算都沒有,可怪就怪在兩國一開戰,一眾歐美國家直接就上場了,為烏克蘭送軍事武器的、為烏克蘭送各種物資的、還有為烏克蘭出謀劃策的……
俄羅斯原本占據了優勢,可一眾歐美國家一下場,直接就將局勢逆轉了,俄羅斯是強大,地大物博,能源豐富,光是依靠能源出口,就能維持高昂的軍事花銷。
而且,打來打去,烏克蘭沒有占到甜頭不說,還丟了近20%的領土,按理說,這個時候俄羅斯也該收手了,畢竟給了烏克蘭教訓,再打下去,俄羅斯也不好過。
可當俄羅斯想要停手的時候,卻發現事情遠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了,一眾歐美國家下場的目的是什么?或許是想要借著俄烏沖突,俄羅斯沒有足夠的精力之時一舉將俄羅斯“拖垮”。
或許那個時候歐美國家的算盤珠子嘩啦作響,已經蹦到了臉上,想著等俄羅斯“解體”之后,如何“分贓”,可沒想到,烏克蘭卻是個爛泥扶不上墻的。
歐美國家援助烏克蘭,并不是真心實意為烏克蘭考慮,而是想要謀取更深層的利益。
另一邊呢,俄羅斯也沒想到竟然會搞出這么大的陣仗,本來是一對一,俄羅斯完全占據上風,要不了幾天,烏克蘭就得“求饒”。
可歐美國家一下場,烏克蘭的腰板又硬了,就算是打不過,耗也能把俄羅斯耗的精疲力盡。
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那么久,雙方談判都談了好幾輪,可卻始終沒有一個合適的停戰方案,俄羅斯和烏克蘭到底還要打多久?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